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923215924xq0wJQZXEP.jpg

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一把挣财务自由?

程凯 2016-9-23 22:59:46

程凯

巴菲特强调年复一年复利的作用,索罗斯却总想着在市场的极度扭曲中赚一把大的,风格不同,在于每个人对风险的定义和承受能力,但就算是索罗斯也是在意风险控制的,否则他早就在疯狂的市场中“死掉”好多回了。

最近我一个一直在日本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同学告诉我,他的一个同事,也是中国人,把在北京的一套房子卖了,拿来炒股票,不是日股是A股。在现在疯狂的市场行情中,的确有很多人叫嚷着干脆把北京的房子卖了,但是很少有人真的付诸实践,万一还要涨很久呢,万一房子再也买不回来呢?毕竟,以前的每一次卖出到现在都被证明是一种错误。

所以,我真的很惊讶于这位卖房炒股者的勇气,当然了,每个人的约束条件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他的资产分配情况和风险承担能力,也许他有好多套房,也许他以前一直都是一位股市投资的高手,也许一套房子卖出去几百万的资产对于他来说只是毛毛雨。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坚决的调仓真的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干,当然就是赌一把大的,想一把挣出个财务自由来。这让我想起了刚刚过去的上一轮牛市之初,某位一直很知性的投行女经济学家曾经喊出来“卖房炒股”的口号。

如果有人听她的话卖了房买股票,到指数5000点的时候又卖了股,再把更大的房子买回来,那么他真的赚大发了。可能有这样的人吧,但是绝大多数人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卖了房子炒股赔了钱,房子再也买不回来了。这位女经济学家喊话的初衷其实也是再也不看好房子而是长期看好股市的意思;所以,经济学家的话真的是不好听的,代价太大。

想着一把挣出个财务自由的人,更大的概率是把老本赔进去;所以,保守往往是更优的选择,巴菲特才是普通人应该学习的对象,尽管学不成富翁,至少也可以学得来稳定的财富管理。

说到卖房买股,就不得不提这几天最热的上市公司卖学区房保壳的事情了。很多人看热闹,感慨开工厂不如买房子,其实,这里面的几个道道大多数人并没有看出来。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ST宁通B准备转让的两套住宅房产,141.31平方米和141.60平方米,都是北京小学的学区房,2004年购置该房产是为公司部分在京营销工程人员办公居住使用,两套房产原值总计214.71万元;截至2016年7月底,已计提折旧84.97万元,账面净值总计129.74万元,评估值为2272.62万元,增值额为2142.88万元,增值率1651.68%。

首先,大家只看到上市公司在两套房产上挣得多,但是都不注意它其实买的早,成本低,而且也“拿得住”啊。再有,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套可以卖出2000多万的房子,怎么在会计那里就只当成了129万多的账面净值呢?卖了,12年就赚了16倍,不卖,还要计提折旧84万,这是不是很魔幻?其实都是会计制度惹的祸。

虽然各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但对*ST宁通B这样买来办公自用的两套房,总体上大家都选择了历史成本法,就是当初买这个资产花了多少钱,以后在会计上这个资产就算多少钱,而且还会有折旧。

你说这里面明显有漏洞嘛,房子这种资产的市场价格明显会波动啊,涨了怎么办,跌了又怎么办?我告诉大家,会计的算法更狠,那就是如果资产升值了,就当没看见,如果资产贬值了,就把这个减值记下来。会计为啥要做这样明显不合理的事情呢?道理也很简单,会计们的价值观是这样的,那就是保守。

只有保守,才能保证一家企业财务上的安全,同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财务安全,也将来自于他的保守。我们不能只考虑房子涨价而完全忽略房子跌价的可能,当房子跌价了,你当然要节衣缩食,可当房子涨价了,你也不要真的以为你就是千万富翁了。

房价涨,是因为大家都预期房价还要涨,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卖房,在一个时间点上供不应求,房价就会暴涨;但是,这种预期一旦逆转,卖房的如果比买房的还要着急呢?保守一点,就会更安全一点,多懂一点财会思想,在汹涌的楼市大潮前,你也许就能更加心平气和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