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1024103559zGGhF1aNwG.jpg

技术成消费金融新驱动 波士顿咨询张越:不可盲目相信

张夏楠 2016-10-22 17:26:16

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在消费金融领域中,资金和场景,分别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核心驱动因素。10月21日召开的《消费金融技术驱动洞察报告》发布会上,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认为,上述两类模式的利弊互现,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金融需求,而以技术驱动的模式正在显示强劲增长。

近期,以技术输出作为主要切入的消费金融机构正在增多。但对于大数据在征信或审贷中的应用,金融机构在接受过程中仍显谨慎。

对此,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张越认为,很多人在讨论技术时,“要么认为也没有什么,要么认为很神秘”,而技术其实是一个综合体系,既要敬畏和充分利用,也不要盲目相信。

技术驱动新增长

针对资金驱动模式和场景驱动模式,李耀东举例,前者存在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覆盖度低等问题;后者存在场景融合高,但灵活性相对较差,额度相对较小等问题。

对比来看,以技术驱动的模式,一方面表现在于轻资产,自身不募集资金,只作为技术输出方;另一方面可以与多个流量方进行合作,提供消费金融支撑服务,产品灵活性更强。

上述报告认为,目前,技术驱动的代表性机构有两类,一是电商平台进行风控技术扩展与输出,例如京东金融;二是独立第三方机构,例如众安在线、百度、读秒等。

其中,PINTEC集团旗下的读秒自2015年6月上线,截止今年8月,其申请用户超过340万人次,并与康德乐(中国)、乐视、去哪儿、携程等十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在发布会上,中信证券资产证券化业务线副总裁张志迪透露,目前正在与读秒就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接触,产品不久即将问世。

提到技术驱动,读秒CEO周静认为,其核心是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她表示,传统的消费金融是劳动密集型成本,需要有大量人员进行运营和风控。单单纸质资料的录入、整理、入库就需要很多人,固定成本很高。而目前读秒的运营团队不到10个人,包括客服、数据处理、支付等岗位,所有流程都实现电子化,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更透明。

除了成本,李耀东认为,技术驱动使得获客、信贷审批、贷后管理、资金对接、用户体验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

“在消费金融发展初期,大量机构抢占空白市场,以圈占用户、追求交易量为主要目标,在服务、定价、运营、管理等方面都较为粗放。”李耀东认为,随着电商平台和专业技术机构的加入,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从简单覆盖,向用户体验、产品模式转变。盈利模式也从利差收入,向流量、风控、资金、增信等多方面的服务来盈利。

消费金融“水深”

虽然技术已经显示出其巨大作用,但对于消费金融业务,张越仍直言“水很深”。

她认为,从海外市场来看,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后,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信贷危机或者在某一细分客群中的过度借贷,比如学生贷款正是这样,而“市场很容易被玩坏”。

在中诚信征信董事总经理毛赛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信用白户较多、产品的实时性要求又比较高,消费金融群体很容易出现过度借贷或过头借贷。

对此,周静表示,消费金融对于客户的还款意愿与能力要有清晰地判断,才能持续发展。她强调,消费金融并不是做弱势群体的贷款。95%以上的读秒客户都有信用卡,而读秒的产品利率实行风险动态定价,与信用卡并相差不大。之所以能覆盖这些客户,一是快,二是便捷。

而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李耀东提到,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是很信任,因为在合作中,对方总是强调要拿两三个周期盈利数据出来。

毛赛也表示,银行虽然有了自己的大数据,但业务最终还是由风控部门按照自己的流程去运行。原因在于技术的方向虽然是银行数据和风控覆盖不了的,但“大数据征信和风控机构想完全取代银行,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张越认为,是否叫大数据,这些名词本身并不重要。“并不是说有大数据我们就鄙视小数据,不是有了模型我们就鄙视人工。”她表示,很多的数据源可以实现低成本加工,但其实模型并没有跟传统的信用卡或者个人评判的维度有本质的差别。

张越表示,很多人在谈论技术时,或者会轻视,或者会感觉神秘,但其实技术是个综合的体系,既要敬畏,也不能盲目相信。

零壹研究院估算,到2020年我国的非房贷消费贷款余额可达11.87万亿,以占比10%的低限估算,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达到1.19万亿元。更乐观地估计,互联网金融或能占据非放贷消费金融1/3的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其中大部分份额将会被技术驱动型机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