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1203105417heM148a5pm.jpeg

​东旭光电锻造产业和资本双链条 破解石墨烯应用脱节只能靠市场

张学光 2016-12-3 01:04:09

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大约在6年前,石墨烯概念第一次闯入A股市场,一时间妖股四起,被称之为“材料之王”的石墨烯,刚一触及资本市场就遭遇了一场“捧杀”,一哄而起之后便是一哄而散。

此后的6年时间,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在政府科研资金的扶持下,日趋成熟,早已走出了实验室投入量产,然而,真正最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石墨烯下游产业应用,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和风险高,并没有实质性突破。

今年7月8日,主营液晶玻璃基板业务的东旭光电(000413.SZ)高调推出了一款名为“烯王”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震动行业,这引发了众多卖方分析师前往公司调研,这些分析师发现,这款移动电池产品只不过是公司在石墨烯产业上的一张“名片”,其背后,东旭光电已经布局了从制备到终端应用的一整条完整产业链。

而记者也注意到,与这条产业链条相伴的,是东旭光电依托上市公司平台打造的一系列资本平台,涵盖前期孵化以及中后期产业并购。事实上,也只有以企业为平台,将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市场化,嫁接一个健康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才是解决石墨烯在科研和产业上脱节的最有效途径。

赚钱不在一朝一夕

作为东旭光电副总经理的王忠辉,在接任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后,给公司的销售部门提了一个要求,所有销售出去的石墨烯产品,都必须要让他知道销往了哪里,用途是什么。

过去的几年,石墨烯在国内的产销上都陷入到一个怪圈。由于下游应用开发不成熟,石墨烯的主要需求都来自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他们对石墨烯的价格并不敏感,也主要是源自于其自身需求量不大,而下游需求放不开,也没有企业愿意大规模投产石墨烯的制备,没有了规模效应,石墨烯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导热导电材料,石墨烯目前能够具备产出效益的用途,主要集中在电极材料和防腐涂料上,但是这两项应用的前提,同样是石墨烯的制备成本要降下来。今年3月份,东旭光电出资收购了上海碳源汇谷50.5%的控股权,但是该公司当时所生产的石墨烯还只是处于中试生产线的水平,产业化并没有完全打开。然而就在3个月之后,上海碳源汇谷就在江苏泰州开始投资建设一座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按照计划,这个项目总计分成两期建设,一期先行建设一条年产3吨低成本高品质单层石墨烯生产线,作为下游应用,配套建设年产300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各一条;二期建设1.5亿WH石墨烯基锂离子电芯生产线和与其产能匹配的PACK生产线。9月初,东旭光电泰州项目将投资追加至16.5亿元。扩容后,石墨烯生产线规模由年产3吨提升至年产100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由建设一条年产300吨级的生产线大幅扩展至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年产3000吨、石墨烯包覆三元材料年产3000吨、石墨烯包覆负极材料年产5000吨;同时石墨烯基锂离子电芯和pack年产能也大幅增加至1GWH。

据王忠辉介绍,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年产3吨的单层石墨烯生产线一条,经过后期工艺改进后,公司石墨烯生产成本已大幅降低,目前的售价为每克20—50元,元这个价格仅仅是目前单层石墨烯最高市场价格的百分之一。随着公司配套锂电材料线的建成以及下游的进一步拉动,公司单层石墨烯价格仍有下调空间。

当然,上海碳源汇谷的石墨烯产品也并不是向客户敞开供应,由于锂电池方面的应用是目前石墨烯最主要的应用,而且公司已经投资建设了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并将介入锂电池行业,因此公司的战略目前只能把石墨烯销售给下游用于其他产业或行业的公司。

产业应用的终点是要消费者愿意为最新的技术支付成本,因此,将石墨烯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也仅仅延伸至产业链中端,未来,这些石墨烯基锂电池是否顺利地应用于动力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如何搭建出一个新能源汽车与快速充电设备的运营和商业模式,才真正决定着石墨烯产业应用的空间。

“预计在今年公司的收入中就会有石墨烯的小量级的贡献,但是,东旭光电在石墨烯产业上并不着急‘吃蛋糕’,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赚钱不在这一朝一夕。”在王忠辉看来,从2016年到2018年的这3年间,国内的石墨烯产业将会出现一个小的收获期,但与此同时也将是一个播种期。

市场总是会更有效率

    除了东旭光电副总经理和上海碳源汇谷的董事长,王忠辉还有一个身份是东旭光电全资子公司深圳旭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按照公开的职务介绍,王忠辉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东旭光电在石墨烯产业的投资与发展。

    今年3月份,东旭光电和四川省德阳市政府合作发起设立“东旭·德阳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紧接着一个月之后,又和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合作发起设立“东旭·泰州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这两只产业基金和公司自有的产业和资本平台形成了相互协同的关系。

    王忠辉几乎不会放弃在石墨烯领域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而这些投资标的中,如果能够和东旭光电业务有一定相关性的,比如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或者在透明导电膜、热管理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就由东旭光电直接出手投资进一步孵化,而对于那些和公司业务关联度不大但是技术领先的项目,公司则会选择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参与投资。

    “目前大概有400多家石墨烯产业链上的公司在和我们接洽,国内的200家,国外的有200家。”对于这些多数都处于孵化期的创业型公司,王忠辉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甄别他们的应用技术是否真的具有投资价值,尽管手中握着数亿元的产业基金,王忠辉却表现得有些吝啬,“拿我们的钱要比拿政府的扶持资金难得多,我们的评价指标要高得多。我们接触了那么多的投资项目,但是真正往前推并可能拿到资金支持的项目却并不多,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对于项目的挑剔。”。

    投资方和融资方之间的博弈,往往使得资本市场比行政手段具有更高的效率。

    对于一个潜在的投资标的,投资方和融资方在初期都会表现出一些谨慎,融资方并不希望失去控制权,而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好的项目当然希望全资收购,但是对于一些高风险项目也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隔离,因此, 自有资金和产业基金的搭配,在充实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会让东旭光电在投资决策上拥有更大的余地。

    从孵化基金到产业基金,再到上市公司平台,相比于东旭光电在表面上布局的石墨烯全产业链,这条隐在身后,涵盖了不同风险投融资需求的资本平台链条,或许要等到未来石墨烯行业进入到爆发式增长阶段时,才能够给东旭光电带来强大的助推力。

    按照王忠辉的预测,当围绕石墨烯应用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以石墨烯为核心的生态链条一旦建成,整个石墨烯市场就会彻底打开。

   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背景下,传统产业的内生性增长显然是无法跟上行业的步伐,借助于资本的力量实现外延性增长,双轮驱动,势必能够帮助公司更快地构筑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