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1215093844cwx3D0cNDJ.jpg

南海区域秩序如何重建?

商灏 2016-12-9 19:43:04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南海的区域秩序如何重建?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区域安全问题,来自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域内国家一些有官方背景及政策影响力的学者,与中国国内知名海洋专家、各海洋职能部门学者,12月8日在北京汇聚于相关专题学术研讨对话会。在这个由国观智库主办、清华海峡研究院协办的“国观智库-东盟智库对话会”上,主办方人士、国观智库创始人、总裁任力波说,会议以“新时期的南海局势——冲突与合作”为主题,立足于当前脆弱多变的地区局势,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策沟通,为中国维护地区秩序稳定、促进地区合作发展做出民间智库的贡献。


记者在场看到,会议气氛热烈,不回避争议话题,吸引了各路媒体人士到场关注。



2016年,南海局势波诡云涌,敏感事件接连发生,域外国家频繁介入,致使地区秩序陷入危险境地。目前,地区各国已意识到加强危机管控、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地区重要一员,中国希望与各国加强对话,增进信任,也愿意在下阶段地区合作与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


任力波说,在此背景下举办此次对话会,冀望以此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促进与东盟智库的学术与政策交流。国观智库参考自身对国际智库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综合国际舆论影响力和国家决策影响力两大标准,从众多东盟智库学者中遴选并邀请了12位重要嘉宾参与本次对话,并为本次会议订下了“不避现实,面向未来”的基调。他表示,在争议中选择合作需要勇气,在战争中选择和平需要勇气。就南海问题而言,在现实中面对未来,更需要勇气。国观智库坚定地认为,南海应成为和平之海。南海足够大,足以容下周边各国,域内国家应建立共同安全的理念,确立共同发展的框架,实现共同利益的未来,使南海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对话会共有24位中外嘉宾发言,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1.“大国互动下东盟的战略选择”;2.“后仲裁案时期区域秩序的重塑”;3.“区域秩序重塑过程中的中国贡献”;4.“南海的未来:共同发展”。


中美战略博弈是中外嘉宾热议的首个问题。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员胡波认为,南海目前正处于“脆弱的稳定”,相关各方在高压和高风险状态下表现出一种集体的收缩与克制,但基本立场和政策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特朗普上台后的南海政策尚不明朗,地区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由冀借用毛泽东的话评价南海问题,认为“中美关系是纲,其他关系是目”。当前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南海地区性问题,而是作为其幕后推手的美国试图连接堪培拉、华盛顿、东京三方,甚至进一步延续到亚洲其它国家所形成的亚太新局势。


对此,印度尼西亚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创始人Evi Fitriani表达了不同的声音。她认为中方学者普遍存在较强的反美情绪,有关“南海问题是由美国一手造成”的观点比较片面。菲律宾大学海洋事务与海洋法研究所所长Jay Batongbacal也认为,并不是所有南海问题都是美国引起的,例如很多渔业纠纷就已绵延数十年。随后,中外学者在自由讨论环节展开了激烈辩论,双方各抒己见,你来我往,将本次对话会推向第一个高潮。


部分学者还就东盟国家的南海政策展开讨论。来自菲律宾德拉沙大学的外交事务分析专家Richard Javad Heydarian深度剖析了杜特尔特的外交政策及其国内外因素,认为下一阶段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内民族主义和军方的双重压力,结合杜特尔特本人的性格色彩与外交素人身份,其外交策略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来自越南外交学院与社科院的3名研究员Hoang Thi Tuan Oanh、Do Tien Sam(杜进森)、Duong Van Huy(杨文辉),也分别对中越关系及未来中越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学者们也围绕南海地区的国际法问题展开讨论。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周秋麟分析了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他认为,历史性权利的主张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对于主张历史性权利的区域应当实行管理;二是这种管理要有持续性;三是别国的态度。依照此标准,他认为中国在南海拥有充分的历史证据和国际法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历史性权利。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总工、研究员则王晓惠认为,中国拥有历史性权利,别国也有历史性权利,双方应妥善解决权利纠纷,寻求合作道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薛晨、上海社科院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永明、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敏友,也对中国的历史性权利进行了梳理。


前国际海底管理局主席、印尼海洋和渔业部高级顾问Hasjim Djalal认为,中国应该澄清南海断续线的内涵和范围,以便为地区国家协商谈判划定范围。菲律宾大学海洋事务与海洋法研究所所长Jay Batongbacal则聚焦渔业执法冲突,认为渔业纠纷很容易引起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政府层面应管控危机,加强沟通,妥善解决渔业执法冲突。此外,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Ian Storey和香港大学政治系主任胡伟星,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南海地区的国家法争议。


与会多位学者还从地区合作出发,分析了南海秩序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Hasjim Djalal认为,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共同开发的理念,但是它的范围、执行主体和实施方式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我们非常欢迎共同开发方案,但具体实施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智库机构好好研究。”他建议各国可以从技术层面入手加强合作,并认为大国在合作中要谨慎对待小国利益。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丰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该迈向下一步,加速实现《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达成。地区国家应视彼此为平等一方,不断增进互信,特别是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区域安全方面需要采用共同安全的哲学观和价值观。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印尼大学政治系主任Evi Fitriani、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Hee Kong Yong,则分别从制度创新、外交合作、产业对接等方面阐述了南海地区合作的设想。


主办方表示,本次国观智库-东盟智库对话会上,各方专家均以客观、负责、务实的态度就一些敏感问题敞开心扉,这正是举办本次会议的初衷。“我们欢迎建设性的争论,也期待探讨未来合作的路径。会上有一些问题已经解决,有一些问题仍在讨论,还有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新问题,这为国观智库与东盟智库保持长期沟通和交流增添了必要性。本次会议后,国观智库将继续与东盟智库加强沟通和合作,为双方学术交流和政策沟通开拓更多路径。”


据了解,出席本次国观智库-东盟智库对话会的外方发言嘉宾包括:Do Tien Sam(杜进森),原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所长、原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期刊总编辑、现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东海(南海)研究中心主任;Duong Van Huy,越南东南亚研究所安全研究室研究员;Evi Fitriani,印尼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创始人;Hasjim Djalal,印尼政府海洋及渔业事务高级顾问;Hee Kong Yong,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Hoang Thi Tuan Oanh,越南外交学院研究员;Ian J. Storey,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ay Batongbacal,菲律宾大学法学院的助理教授、菲律宾大学海洋事务与海洋法研究所所长;李明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研究项目协调官;Nur Azmel Awaludin,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研究员;Nguyen ThiPhuongHoa,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期刊副总编辑、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中越关系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Javad Heydarian,马尼拉外交事务分析专家、菲律宾德拉沙大学国际事务和政治学助理教授。中方发言嘉宾包括,马博,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职研究员、海洋法项目主任;王晓惠,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总工、研究员;由冀,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主任、教授;刘丰,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副主任、副教授;余敏友,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永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海洋法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秋麟,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第三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星(Richard W. Hu),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主任;胡波,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员、海权及海洋问题专家;凌德权,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薛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鞠海龙,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