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P2P监管日益收紧,银行资金存管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达标要求。一位P2P平台高管向本报记者透露,《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于日前定稿,并有望年底前下发。
“这将加速P2P优胜劣汰,剧烈洗牌才刚刚开始。”深圳某P2P平台创始人说,银行对于资金存管的平台要求非常高,更多的平台无法企及。
此次修订的两大重点包括,每一家平台只能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存管,不能多头存管;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此前的联合存管模式已不合符规定,采取“一对一”的存管模式,也就是说平台数据要全部与银行打通,存管责权更为重大和清晰。
银行对于P2P资金存管的要求到底有哪些?华兴银行目前是P2P资金存管业务最多的银行,占了该业务三之一。本报记者了解到,华兴银行目前正在与深圳一家P2P平台——智融会对接资金存管系统的接口,最快将在1月份正式上线。
“事先会对平台做一个详尽的考察,核心当然是平台业务,比如发的标是否真实,风控方面是否严格等,甚至细到每笔业务。同时还要对平台背景、股东背景进行考察……中间要有多次对接,过程都有好几个月。”一位与华兴银行合作过的P2P高管透露。
银行对P2P的资金存管条件越来越“苛刻”,以智融会为例来看,其成立三年时间,截至2016年11月底,投资总额12.45亿,注册用户突破20万人次,2017年的目标是交易额突破20亿元。这在P2P当中属于中小平台。“我们的运营策略一直是风险让位于安全;激进让位于稳健;暴利让位于共赢。” 智融会总裁刘海东说。
本报记者查看了银行资金存管的P2P名单,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平台并不在列,绝大多数是中小型平台。有的大平台追求快速发展,难免有些业务风控不到位,甚至存在问题。
此外,银行对P2P平台的背景也十分看重。比如智融会的大股东为智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兄弟公司为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所以作为第三方支付系的P2P平台,自然银行对其背景的认可度会更高些。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旦P2P平台与银行对接系统,实现“一对一”的存管服务,那么银行将承担P2P平台几乎所有的财务工作,相当于平台的“财务部门”一样,比如指令发出,回款、充值、扣费等所有结算都在与银行对接的系统完成。这实际上相当于银行在接受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时,对其业务与风控考察并认可。所以事关银行对P2P风险的辨析能力,银行当然会有高要求来挑选平台。
智融会方面也称,坚持“小而美”的发展策略,严守“小额、分散”普惠金融理念,根据监管政策发布的要求,已在数据保全、资金存管、业务布局上均做出了相应调整。
目前P2P在银行实现了资金存管业务的廖廖可数,海量的P2P都是在“裸奔”。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25日,共有162家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其中上线直接存管系统的平台仅有73家。
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网贷行业的平台数量为2534家,较10月减少90家;成交量为2197.34亿元,环比10月增长16.53%;贷款余额达到8079.08亿元,环比增长7.91%。
那么,目前真正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P2P仅有73家,在全行业正常运行的平台2534家当中占比还不足3%。
当然,资金存管只是为P2P规范增加了一道厚厚风险防范墙,但也不可能绝对隔离风险,因为金融平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P2P逐步落实监管各种规定,更多的P2P平台在规范之路上淘汰出局。同时,更多的投资者会转向剩下的P2P平台当中,P2P将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