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2月20日,银行股出现大涨,板块整体上涨3.71%,涨幅位列榜首,其中吴江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更是纷纷奔向涨停,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分别涨幅达5.05%、8.95%、4.42%,股份行涨幅也在2%上下。
银行股突然出现大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则外媒消息令市场兴奋不已:央行正在考核2016年度银行信贷支农支小的情况,满足条件的可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则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央行是不是通过考核,又要向市场定向降准了,会释放多少资金?本报记者了解到,因为银行股大涨,市场为此亢奋,一个券商分析师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投资者都在问他,“定向降准是不是可以释放几千亿?”
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兴业证券分析认为,本次是降准条件的例行考核调整,不存在超预期降准的意思。定向降准动态考核调整不是央行新规,而是例行工作,在2014年创设定向降准时就已存在,且2015年至2016年初以年度频率考核调整,2016年1季度后以季度频率考核调整。定向降准的标准没有实质变化,定向降准的幅度没有发生变化,目前仅从这一文件不能看出央行宽松取向。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称,此次定向降准动态调整考核并未显著降低定向降准的门槛,释放数千亿流动性的可能性为零。其分析,在2016年3月1日降准后,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7%,中小型为15%,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法定准备金率仅为15%左右。“这就意味当前大多数机构已经享受了定向降准,部分中小银行实际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显著低于15%。”
2月20日,无论是国债期货、商品、股票同时都出现上涨,定向降准让整个资本市场都躁动起来。招商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市场对央行的所谓“定向降准”有过度解读的嫌疑,本次定向降准只是央行每年年初的常规考核内容,不代表央行的“宽松”态度。
再来看看央行怎么说。2月21日,央行货币政策司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说明,称定向降准考核及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已实施三年。近日,人民银行根据2016年度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支小情况,实行了定向降准例行考核。大多数银行上年度信贷支农支小情况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可以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部分此前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银行达到了定向降准标准,可以在新年度享受优惠准备金率;部分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将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考核结果有上有下,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2月27日,新一年的定向降准调整将正式实施。对于此次市场误读央行会再回宽松,一位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称,市场实在是想得太多了。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