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经过昨天的资金紧张,今天市场资金面仍然没有宽松的迹象,3月21日,上交所国债隔夜回购利率(GC001)和深交所国债隔夜回购利率(R-001)年化利率盘中最高都冲上了7%,涨幅高达50%。
昨天,市场资金之弦绷得更紧,上海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大涨41bp,报3.85%,成为两年来的最高点;国债回购利率GC003收涨近700%,年化利率冲上5%。华南某银行交易员称,下午很多机构都在跪求资金,但是最终还是有个别小机构借不到,违约了。
此次资金紧张,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资金利率的超预期上行是由于客观因素如转债发行、MPA考核造成的,而并非央行主动发起,所以属于货币市场的被动紧缩。
张旭认为,光大转债的发行可以视为被动紧缩的直接导火索,光大转债的规模为300亿元,预计中签率在0.4%左右,约“冻结”资金3700亿元。严格地说,这3700亿资金可以被收款账户的开户行所使用,并非真正的“冻结”,造成资金紧张的实际原因是银行预防性备付的提高。
其认为,银行预期到资金将会因为转债发行而紧张,因此银行增加了其预防性备付。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备付的增加会相应减少其融出资金的规模。银行融出规模下降又必然会造成资金紧张,最后资金紧张又会强化市场对于后期资金紧张的预期,从而形成“资金紧、增备付、降融出、资金更紧”的正反馈螺旋。
然而,最近几个月银行间资金紧张并非第一次,从去年12月开始,每到20日前后均会出现相对紧张的情况,往往这一天前2-5个交易日开始资金利率明显走高,而此后又会进入一波利率下行。
那么,除了可转债发行的直接导火索,背后哪些变化引发了“20日前后资金紧张”的新现象呢?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最新报告称,可能的原因包括传统缴税、缴准因素,也可能受到了贷款旬度考核、MPA考核以及银监会各项流动性指标考核带来的结构性因素影响。
其分析,每月5日、15日、25日时银行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金额,当前银行仍然处在资产扩张冲动下,除表外资产增速较高外,表内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也尚未见到放缓迹象,从而对银行体系而言缴准仍会带来压力。叠加15日-20日期间还有缴税因素,所以这段时间资金面的压力相对更大。此外,贷款数据也是旬度考核的,不排除部分金融机构根据贷款投放进度而主动或出于考核调控压力做出资金融入融出决策的调整。另一大影响因素是在当前MPA考核与银监会相应流动性指标考核(比如LCR、流动性比例指标等)并存,这也使得当前资金面局势尤为复杂,除了总量约束外,各种结构性约束、摩擦也可能为市场资金面带来扰动。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来自银行仍在资产扩张冲动中,与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的政策意图相左,央行无意于维持此前那样高度宽松稳定的资金面,资金面应对各种冲击的能力下降。”孙彬彬进一步指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