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502103947a9PdET8y50.jpg

钮文新:央行的认知不能跑偏

钮文新 2017-5-2 10:29:24

1、据央行网站报道,4月26日上午,人民银行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人民银行贯彻落实举措。从会议公告看,央行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公告中的一些说法我不敢苟同。比如,公告称:央行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深化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为什么感觉这样的提法不对味儿?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属于总量政策,是关乎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这是经济学早就阐述得非常清楚的理论职责。因此,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经济结构性的问题,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都不法针对某个经济领域单独执行。所以,按照中央的要求,中央银行最为核心的任务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这是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对金融六项要求第四项所表达的内容。

3、或许有人会说,“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这该是证监会的职责呀?当然。但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中央银行不解决“货币政策锁长放短的问题”,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扭转,那发展资本市场就是一句空话。不是吗?远的不说,单从最近的情况看,货币市场利率高企,使得资本市场大跌,货币基金再度膨胀,仅余额宝一家货币基金余额已从年初的8000亿元左右攀升至现在的1.14万亿元上下。这样的金融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显然不对。

4、央行可以“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那是它的副业,而真正能够有效引导信贷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应当是结构性政策——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只要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低,并通过改革降低其各项行政成本,而与之相对应的收益高,那信贷和资本自然会流向那里,用不着中央银行操心。

5、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再回头看看央行在“学习会”上的表述,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央行没有一句话是基于货币政策根本作用——总量职能的表述?是不是全部说法都集中在结构性问题上?这就是大问题。这说明,中央银行在认知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我认为,当下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金融给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坏的发展环境”——脱实向虚。作为中国金融的主导者,中央银行必须对此作出深刻反省,而不是在认识上继续跑偏。更不能一边说“不要过度依赖央行”,而另一方面却是大包大揽。

6、所以,恳请中央银行总量政策的回归本源,千方百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敦促金融市场更多地生成资本,同时有效抑制、甚至是压缩货币投机的规模,让更多的金融资源变成资本而真正起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央银行必须首先扭曲金融结构,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这才是央行工作的当务之急。

7、我们注意到,在刚刚召开的“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刘鹤先生再次重申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在谈到“去杠杆”问题是指出:积极稳妥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8、这个表述非常清晰: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而不是着力去除金融杠杠。中央的安排是正确的,去杠杆必须从企业端发力,这是出牌的顺序的问题。试想,如果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等降低了企业负债率,那会同时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直接提高企业利润,并刺激股票市场上涨,从而可以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股权资本,使得企业更加倾斜于股权融资,并同时降低了企业信贷风险,金融杠杆率势必随之自然回落。

9、这能带来多少好处?第一,企业利润上涨,股市将惠及所有投资者,提升国民财富;第二,推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同时增长,中国经济必然触底回升;第三,金融风险减低,金融杠杆萎缩,国家金融安全有了更充分的保障;第四,金融监管可以减少后顾之忧,更好地实施有效监管。

10、所以问题集中到一个点上:中央银行当然不能搞大水漫灌,但必须集中精力“对中国金融供给侧实施结构性改革”,释放长期流动性,收回短期流动性,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资本金融环境。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央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清醒的认知,那一切改革和经济目标都将化为泡影。

(主编 张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