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505170111LD2Cjttxwl.jpg

“华夏月度十大好书”揭晓(4月) 世俗时代与未来云图

吴小曼 2017-5-5 17:00:11

吴小曼

“华夏月度十大好书”是本报文化版策划的“好书榜单”,分为月度榜与年度总榜,月度榜单的评选主要以当月新书为主,年度总榜则是在月度榜单的基础上,综合书评人、专家推荐与读者投票、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而综合制作的一份“好书书单”。

人间四月芳菲,也是思想疯长的季节,各种读书活动在4月启动,4月22日也是世界读书日,在北京,却因一家“最美书店”被拆毁,激发起读书人的悲情,很多人都在转发《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一文,缘由是北京南锣鼓巷朴道草堂书店影响了城市美观,书店将最终为城市发展让道遭到拆迁,有人贴出《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的一篇文章“让一盏灯点亮一座城”,然心戚戚矣!

朴道草堂,在读书人看来,它是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但在追求现代的开发商眼中,这些独立而个性张扬的书店就是迷彩大厦的一道补丁,必欲拆之而统一规划。

“给城市安放一张书桌”还言犹在耳,而推土机的声音很快就盖过了读书人的喧闹声,机器的冰冷与人心温度的对比就如同追求现代性的科技进步与思想落后的精神交战,它终将把人类推向决斗的前沿。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已为人类预测了这幅悲伤的图景。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与不断突破自身的过程中,人类价值终将被科技主义取代,这难道就是进步的代价?

尤瓦尔在他的上一部畅销书《人类简史》中,回顾了人类的生物进化过程,“智人”如何战胜其他生物,最后在情感与社会意义的重塑中,“智人”完成“人神”的飞跃从而获得认知上的大发展,由于人类不能停息对“永生神的渴望”,所以人类的一切动力都来源对成为神的模仿直至代替神。

在《未来简史》中,人类已经不能满足于成为“人神”,而是要成为“神人”,直接取代神甚至把科技当做新的神明。生命工程、仿生技术、基因技术在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将主宰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能决定人的意志、情感,科技甚至将掌握生死。如果是这样,人类的精英也将被科技技术取代,在未来,人类的所有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代替,这样人类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按照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智人”战胜了“半智人”,智人后来进化成“神人”,他们不断地创造、推动科技的进步,到后来科技不是被创造物,而是成为创造物,它可以在数据的推演与情感、意志的模仿上超过人类,让人类变成低等生物,那么人类被取代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这是尤瓦尔根据生物进化论与科技进步主义推导出的人类最终命运,让人悲观。也被书评人认为是反人类乌托邦,“人类逐渐把工作和决策交给机器和算法来完成。由此一来,被技术发展抛开的无用的大众将会用毒品和虚拟现实来追求所谓的幸福,而这一切不过是幻影。事实上,只有超级富豪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些新技术的成果,用智能的设计完成进化、编辑自己的基因,最终与机器融为一体。”

与机器融为一体的“新新人类”将形成新的垄断,使人类再次回到被奴役的命运,这样人类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不过,我们从查尔斯·泰勒的《世俗时代》却会得出不同的世界观与结论。这是一部具有真知灼见的历史巨著,几年前就翻译到了国内,但在今年却突然被学界与文化界关注,就在于泰勒的《世俗时代》学理性地论证了“世俗生活”的由来,“世俗化”、多元化是目前西方的潮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它也从西方蔓延至东方,中国也概莫能外,我们不能回避这个现实,但如果我们没有选择性地拥抱“世俗生活”与科技进步主义,会不会真如《未来简史》所预言的人类最终将被“科技神人”取代呢?

泰勒回顾了西方社会在改教运动与启蒙运动后,如何一步步抛弃了他们的“基督教传统”,让神从公共领域退到“个人生活中”,这也可以与尤瓦尔《人类简史》中人如何自我突破,变成“人神”对照阅读。

中国人的“世俗化生活”由来已久,虽不像西方人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深远,但是儒家文化一直从伦理和仪礼层面在建构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中国的现代性也是与儒家传统文化做了切割,我们呼吁一种新型文化,无疑却导致进一步的世俗化与庸俗化。

泰勒从讲述西方“世俗化”的故事中,指出一个世俗的人在世俗社会中生活意味着什么,他给出了人类历史整体的画卷,让我们得以看清个人的位置以及个体生命的局限性,唯有谦卑地仰望我们的造物主,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意义与抗衡这个时代的力量。



十大好书榜单

1 《未来简史》

[以]尤瓦尔·赫拉利著 中信出版社

31-1 (2).jpg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后的又一部畅销书,

自2014出版以来就占据《纽约书评》各大榜单,中译本2017年4月上市就引起极大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最有预测性的书,让人脑洞大开,但也有人认为尤瓦尔太过悲观,

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还是不能取代人的意志,成为超意志之物,最终控制人类,

但人类有可能会进化出一些“超智慧”物种的人、利用科技垄断奴役人类,

人类最终自行毁灭。


2 《世俗时代》

[加]查尔斯·泰勒著 上海三联书店

31-2.jpg

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世俗时代,

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

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这对西方人影响深远,

而对同样处于追求现代性的东方人来说,其影响也很巨大,

我们将如何认识当下生活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从历史大视野来进一步审视。


3 《海洋与文明》

[美] 林肯·佩恩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31-3.jpg

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但历史叙述却一直是陆地中心论,

林肯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将重心从陆地转向水域,带领读者通过海洋来纵观历史。

该书包括丰富的史实与细节,从我们与海洋、湖泊、河流、运河之间关系的角度,

讲述了人类历史的故事。作者有力地提醒我们,

人类“乘船走向海洋”的冲动塑造了一切世代的全部文明。


4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该书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

这是一本关于历史关键时期相当刺激、及时的战略分析书。

1945年,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三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

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

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

然而,与共产党人合作就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

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就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

进而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吗?

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

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决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

理查德·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

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走出忧伤》等。


5 《世界的凛冬》

[英]肯·福莱特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78年,肯·福莱特出版了处女作《风暴岛》,并于次年获得爱伦坡奖,声名鹊起。

他曾说:“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

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

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

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世界的凛冬》是《巨人的陨落》的续篇。

整个20世纪的吉光片羽,都被肯·福莱特写进了这部伟大的小说里。

一切都始于那个裂变中的大时代——希特勒上台,爱德华八世退位,

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世界剧烈改变,我该怎么办?

这正是他们的困惑——一群处于人生黄金时代的少男少女,

来自德国、美国、英国、苏俄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他们父辈的命运因一战而彻底改变。

如今,世界再次破碎,甚至更加暴烈和残酷。然而,这就是他们的时代!


6 《纯真年代》

[美]伊迪丝·华顿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曾获得1921年普利策奖。

1993年电影版上映,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

丹尼尔·戴-刘易斯、米歇尔·菲佛、薇诺娜·赖德等人主演。

书中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

那是华顿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

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

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

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

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两三户人家:

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荷兰总督的嫡孙,

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他们是上流社会的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

7 《试刊号》

[意]翁贝托·埃科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翁贝托是欧洲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他在符号学、美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惊人的成就,

2016年去世,被认为是欧洲知识界的一大损失。

他除了写史学、哲学,还写随笔、小说。《试刊号》是一部结构复杂的现代小说,

故事围绕20世纪90年代一家虚构的意大利报纸展开。

这家报纸的编辑相信墨索里尼之死是一场谋杀。这是翁贝托的最后一部小说,

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阴谋论,但没有出现文字游戏、谜题与符号,

这被认为是翁贝托的平实之作,为此连线主持人西蒙与《试刊号》作者翁贝托进行了一场对话,

翁贝托认为小说写的不是谋杀而是道德问题,过去30年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我们听闻之后却非常冷漠,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8 《恋情的终结》

[英]格雷厄姆·格林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格雷厄姆·格林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他多次获诺奖提名但都失之交臂,

但并不影响很多作家对他的喜爱。

《恋情的终结》故事设置为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莎拉。

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莎拉不辞而别,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

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

这段恋情终如莫里斯所预言的那样,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

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以后的时刻。

故事异常的感动和美丽,极好地描写了他与情人的关系,

从怜悯,到恨、嫉妒、蔑视的转变,构思奇巧。


9 《小岛经济学》

[美]彼得·D·希夫著 中信出版社


《小岛经济学》等于《国富论》+《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写得浅显易懂,

作者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

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这个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揭示了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

从小岛开始,一个个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便在一个个故事中生动地体现出来。

随着故事层层思考下去,便会发现,尽管一些经济学的道理看起来越来越深入,

却始终贴近我们的实际,并始终充满乐趣。


10 《金钱永不眠》

唐涯著 中信出版社


《金钱永不眠》以武侠的笔触写资本市场、金融常识、历史和故事,

使金融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图表,而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和故事。

金融市场和经济现象都是有温度的,有知识也有情怀。

江湖熙熙攘攘,有金钱、有情感,有朋友、有陷阱,有资本冷漠、有古道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