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央行货币政策的拐点悄然来临了,对于盼望牛市的投资者以及高负债企业来说,这是个极为重要的信号。
5月12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环比上月末和同比上年同期分别低0.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而今年前四月M2增速也逐月回落, 1月、2月、3月、4月分别为11.3%、11.1%、10.6%、10.5%。
同时,4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4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4.4个百分点。
与过去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今年货币政策出现了拐点。对于4月的数据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报告中称,在金融领域持续控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短期内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紧的态势短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对于金融机构过去一些表外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加强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体市场流动性可能短中期内都处于小幅收紧的局面。
今年以来,由于货币政策转向,市场利率不断推高,未来利率又将如何走势?连平认为,监管协调推进的节奏也会综合考量市场承受能力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进而使得市场利率快速向上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4月新增的贷款主要投向何处,实体经济是否打通“输血通道”,房地产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
央行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1.39万亿;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5422亿元。4月新增贷款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10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441亿元。与此同时,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087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减少1983亿元。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4月社融数据超市场预期,主要因贷款超市场预期。4月非标大幅下滑,与严监管相一致,但央行或放宽对于信贷的限制,导致贷款规模超市场预期回升。
“对实体经济而言,4月数据表明央行对于经济的呵护程度超市场预期。” 邓海清称,分部门看,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均维持较高水平,实体经济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增加,超出了市场预期,主要在于实体经济对于信贷融资需求超出市场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5000亿以上的单月增长,票据融资持续减少,表外的信托贷款大幅增加,均表明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投资增速互相印证。
居民贷款依然强劲,房地产并没有如市场预期般回落。交通银行报告分析称,居民户对于住房的非投资性需求超出市场预期。在楼市政策不断趋严的过程中,投资性购房需求已经受到相当大抑制,而从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来看,市场销售情况尚未出现滑坡式回落,使得居民中长期贷款依然较多,虽然未来此现象难以长期维继,这间接反映了当前国内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对于住房的依赖性较强。
今年在“降杠杆,严监管,挤泡沫”的政策目标下,资金出现脱虚向实的积极变化。在银行缩表时,股市火热的场面不再,剩下的只是局部的、结构性的投资机会。而楼市,一、二线城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抑制房价泡沫继续吹大。同时,一些高负债的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债务违约的个案星星点点出现。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