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514211003bjMlYT3U2G.jpg

央行、银监会齐表态安抚市场 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

刘飞 2017-5-14 21:08:08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5月12日,银监会在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上,为密集发布的整改文件给市场带来的压力释放了“安抚”信息,称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到6个月的缓冲期,并实行新老划断,存量业务允许存续到期实现自然消化。

当天,央行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中国“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

而针对近期社会上对所谓央行“缩表”关注和议论,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回应:中国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发达经济体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类比,且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上升,与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较多运用资产负债表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有关,尤其是在近期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的大环境下,部分经济体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也开始考虑“缩表”问题,各方面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

《报告》指出,由于资产负债表结构存在差异,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和扩张,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而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则还受到外汇占款、不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财政收支乃至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且作为发展中经济体,金融改革和金融调控模式变化也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不能简单与国外央行进行类比。

《报告》强调,中国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比如在资本流出背景下降准会产生“缩表”效应,但实际上可能是放松银根的,因此不宜简单与国外央行的“缩表”类比。对此应全面、客观看待,并做更深入、准确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季度“缩表”受季节性及财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4 月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削峰填谷”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报告》称,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闸门,既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又合理摆布逆回购、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工具的操作力度、期限搭配、到期时点和开停节奏,“削峰填谷”熨平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维护流动性运行平稳、中性适度。

随着货币供应方式发生变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使用逆回购和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

由于外汇流入流出、财政收税和支出、存款准备金交存和退缴、现金投放和回笼、可转债/可交换债冻结资金与解冻、季末监管考核、市场预期变化等长期性、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容易引起银行体系流动性大起大落,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也会随之灵活切换,有时出于“填谷”的目的会以较大力度持续操作,有时出于“削峰”的目的会持续停做或净回笼流动性,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安排。

在工具搭配上,逆回购旨在调节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余缺,熨平临时性、季节性因素

对流动性的扰动,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操作。这些一级交易商在宏观审慎评估、传导央行资金和货币政策信号、利率定价、内部管理、市场活跃度和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是一个比较小的机构集合。

而MLF 旨在弥补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宏观审慎评估(MPA)达标情况较好的主要银行开展操作。

在期限品种搭配上,为完善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央行逆回购操作将以7 天期为主,当出现临时性、季节性因素扰动时也会择机开展其它期限品种的逆回购操作;MLF 操作将以1 年期为主,必要时辅助其它期限品种,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

在实际运用中,公开市场利率更富有弹性:2017 年2 月3 日和3 月16 日,公开市场7 天期、14 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先后两次上行,幅度均为10 个基点,3 月末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同时,央行面向主要银行开展的MLF 操作利率也以相同幅度上行。公开市场利率随行就市适度上行,反映了2016 年以来在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下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是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目标下市场供求推动的结果,不宜将公开市场利率上行与“加息”划上等号。

《报告》称,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与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化以及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的要求相匹配,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利率水平总体适度,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