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517140509dt2DPhFDXm.jpeg

庞中英:“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转型转向与创新

商灏 2017-5-17 14:03:38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国际关系学者庞中英教授最近几天应邀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及系列会议。在他非常忙碌的日程中,抽空接受了《华夏时报》专访。庞中英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以本次峰会为标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确如习主席所说,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从现在起在真正意义上广泛开展。

开启全球化新里程

《华夏时报》:为什么这次“一带一路”峰会突然一下子朋友圈扩大了,而且提到了很高的层次?

庞中英:主要是利益驱动,欧洲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巨大的商业机会。美国态度转变是因为比较务实的特朗普政府也认识到,这个全球经济机会要抓住,并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将来也能够调整美国人为的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失衡。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的“一带一路”最大功能,就是全球化再平衡。

许多人说的“逆全球化”并不成立,顶多是全球化进程的放缓。全球化总是在更新,从1979年到现在将近40年,全球化是在新自由主义下的全球化,与历史上的全球化比,就是新的全球化。但是,随着发展,这一全球化逐步失衡,而且失衡非常严重,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国内和全球问题。为了应对全球化失衡,各国都在应对。中国提的一个应对全球化新局面的策略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在未来到底能不能矫正全球化失衡,这次峰会上许多国际要人都表达了乐观。但是,客观地看,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对全球化的矫正效应,仍然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全球化正在转型和转变。前不久,我在北京参加第12届中国新加坡论坛,新加坡经济学家黄朝翰教授说,“美国淡出全球化,中国主导全球化”。这一看法在国际上具有普遍性。不管是否同意这一看法,全球化中越来越上升的中国作用,正好标志着全球化在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转型。

我已经在多个场合首先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全球化的转向,一个是全球化的创造。我目前在写着一篇大的学术论文,就详细论述了这两个新概念,作为我对全球化目前状态和趋势研究为基础的看法。

所谓全球化的转向, 就是全球化在走向新的方向。这不是一个方向,而是多方向。“一带一路”代表着全球化一个新方向。英国人脱离欧盟,无疑也是全球化的重要转向。欧盟在新的成员国权力格局(如法国新总统)下,也要重新调整英国脱欧后欧盟的方向,欧盟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以前会有很大不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内和对外经济政策,例如减税政策,可能会引起全球投资、资本流动的转向(回流美国)。这将是全球化转向的最大一个动向。

所谓全球化的创造,就是全球化中的新出现、新发生、新产生的内容和形式。这个也很多。例如,新技术驱动的全球化具有很多以前没有的全球化内容和形式。

中国的“一带一路”,其实质就是推动全球化转向和全球化创新。在全球化创新方面,中国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最大最突出的创新。

现在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全球化今后的命运取决于它能不能成功转型(包括转向和创造)。

利益驱动的全球发展机会

《华夏时报》:全球化的转型能给各国带来什么好处?

庞中英:首先是看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包括自由贸易的修正,如更公平的贸易)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历史性地,如同当年英国和美国人需要自由贸易,现在是中国更需要自由贸易。但中国如何能确保世界自由贸易的继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美国很明显在维持、领导新的自由贸易体制上不仅动力不足,而且美国再次诉诸经济民族主义。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应该看做是为了全球的自由贸易。这会是“一带一路”最大的国际合法性来源。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是中国需要真正地进一步、深入地开放(对内对外);二是中国有意愿、远景、措施维持和领导世界的开放。

中国开“一带一路”国际会议,为什么这么多国家愿意来?

最显著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全球化或是世界经济遇到的重大困难或者挑战缺少解决方案,即习主席说的“(全球)治理赤字”。有病乱投医。中国推出这样一个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自然要吸引大家的兴趣。对有的国家来说,不仅是兴趣,而且是“一带一路”带给他们切切实实的大利益。

习近平主席这次重申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并非超越或者否定现存的世界秩序,即中国完全排除了要“另起炉灶”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可能性,而是通过“一带一路”完善和加强世界秩序。这应该是“万国来朝”更深层次的原因。

《华夏时报》:从全球治理角度看,目前状况是否表明中国主导权明显增强了?

庞中英:目前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凝聚人心和市场,主要靠为期30多年的发展,打发展的牌,即中国在发展方面,如硬件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和建设优势。“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的,又是国际发展倡议,中国自然在其中占据主导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还是比较谦虚,也没有以此谋求诸如美国在世界银行的主导性,而是提出了“共建”的“一带一路”多边化提议。这可能说明了中国在全球政治中仍然具有的力量局限性,也可能说明了中国其实在追求一种务实的或现实的在“新型国际关系”中的“新型国际领导”。

地缘政治仍是干扰主因

《华夏时报》:这次会议,与东北亚区域安全关系密切的各方都派代表参加了,除了刚才说的经济原因之外,令人担忧的东北亚安全问题有无可能因此出现转机?

庞中英:过去4年,“一带一路”在贯彻中,东北亚实际上是一个被忽略了的地区,因为该地区各种国际关系高度紧张。韩朝关系不用说了,过去4年非常紧张,唯一改善的就是安倍和朴瑾惠执政时期的日韩关系;中韩关系也紧张;中日关系则一直战略紧张。日本一度公开反对“一带一路”,对“一带一路”的姿态是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最近,这一局面似乎有所松动:一是韩国选出了文在寅总统;二是形势比人强,最近日本对“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三是美国特朗普政权,向朝鲜施加史上最大经济制裁和军事压力。不是说美国真的不想在朝鲜半岛上动武,但因为朝鲜已经拥核,而对一个拥核国家进行打击,将跟当年打击伊拉克或利比亚,结果不一样,美国人很清楚这一点。

这次会议上,习主席强调,“一带一路”是和平计划,是为了和平的。这一点对东北亚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一带一路”能否最终也“通”到东北亚,有无可能以这一和平计划影响东北亚局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华夏时报》:中国周边国家这次来了很多,为何大家很关注印度没来?

庞中英:应该说“一带一路”面对最大的阻力主要是复杂的地缘政治,所以这次峰会上习主席说了一句话,我们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战略。这一点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印度这次没有派代表团来,另外印度政府还发了声明,主要是中巴经济走廊要穿过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它的领土。“一带一路”令中印关系在战略层面上复杂化了,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减而增。

这次会议说“一带”主要是指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一块是俄罗斯,俄罗斯有一个“欧亚一体化”计划。现在“一带一路”和俄罗斯“欧亚一体化”计划还在进行“对接”。普京这次在峰会上第二个讲话,在政治和外交上支持了“一带一路”。但是回到现实世界,中俄之间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对接”,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是最难的。

总而言之,中国强调降低地缘政治对“一带一路”贯彻中的影响,但实际上地缘政治、大国之间的政治,仍然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

中国通过北京峰会,通过双边外交、多边外交,试图进一步化解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中国宏观外交政策和具体外交行动今后的中心任务之一,恰恰是化解地缘政治的冲突。

看清历史与现实之鉴

《华夏时报》:对于当前中国外交战略优先考虑的思路或目标,有什么特别建议?

庞中英:从这次峰会可以看出,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现在要去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不要自己给自己挖坑。历史上有我们的教训,也有别人的教训。

我们的经验加教训就是,历史上的被概括的朝贡体系(天下秩序),朝贡体系实际上是我们为了秩序(和平)在其他方面的代价大。朝贡体系或者古代围绕中国的丝绸之路秩序的维持有许多条件。但朝贡体系崩溃的教训我们不要忘记了。

《华夏时报》:就是“来朝”者进贡一些礼物,我们回赠给他们更多的礼物,让他们听话?

庞中英:研究朝贡体系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朝贡体系实际是,我们在自己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内收税,这些税用于周边的称臣的进贡的国家,包括那些捣乱者和敲诈者,以息事宁人。同时,中国也让出国内市场,即所谓“互市”。这使得国内一些行业受到不公正外来竞争。为了避免朝贡体系的历史重演,今天我们一定要强调互利,“一带一路”必须是一个互利计划,而且这个“互利”一定要均衡和平衡,一旦失衡,就要警觉,主动去再平衡。

别人的教训即美国的教训,美国在二战以后实际上也是搞了一个全球的以大西洋和太平洋为主的类似朝贡体系(霸权)。现在特朗普为什么要强调“美国第一”?因为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美国付出越来越多,而实际上美国也难以继续支持这样的“美国的世界秩序”。美国向全世界尤其是盟国提供安全保护,包括市场,如果参加美国体系的国家不能支付应该支付的成本,如同历史上中国的朝贡体系,美国的世界秩序也需要调整。这正是特朗普政府要求美国的盟国必须做到的。

特朗普的这些做法是有深刻道理的。美国过去维持这样一个秩序,所谓真诚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但美国现在维持不下去了,因为代价太大了。正所谓“殷鉴不远”,美国维持世界秩序维持不下去,大家应该同情美国,虽然之前我们有点不理解美国人。但现在当中国要去维持世界秩序的时候,首先要牢记我们历史的教训,其次就是汲取美国人的教训。我们历史上的朝贡体系似乎给人万国来朝的感觉,但实际上代价很大。美国过去维持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代价也很大。

《华夏时报》:你是说中国外交战略对此需要有很清醒的认识?

庞中英:这是当前一定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中国说的互利共赢是可持续的原则。中国应该告诉参加一带一路的国家,贸易就是援助,授人以渔(不是鱼),中国与国际上的关系真的不是任何历史上的旧模式(包括中国的朝贡和美国的霸权)的重复。

投资获利有巨大挑战

《华夏时报》:现在看中国企业界、投资界通过“一带一路”向外扩张的过程,真正获利的实际例子有多少?

庞中英:根据这次峰会上散发的材料,“一带一路”已经有不少进展。应该也存在不成功的情况。在初期,这也正常。

需要时间证明“一带一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嘛。

《华夏时报》:企业界、投资界通过“一带一路”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庞中英:首先,挑战是巨大的,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但冒了很大的风险,应该获得好的回报。

其次,企业界、投资界肯定都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机会。(编辑 严葭淇 主编 商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