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5月21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关于发布2017年挂牌公司创新层初步筛选名单的公告》,共有1329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入围,占全部挂牌公司总量的12%左右。其中,原本就位于创新层的“老成员”有619家,新调入710家,而321家公司从创新层中被调出。不过,1329家公司并非最终的名单,而是在5月24日初选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异议期结束之后,全国股转系统将公布最终创新层名单。
记者注意到,再次分层的新三板市场在现有的政策制度下,已经形成某种“免疫功能”,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交易仍旧不活跃,带动做市指数继续探底,创近两月新低。
分层陷入“标签化”
据悉,上述1329家公司已经占到新三板公司的12%,市值超过1万亿,行业代表更加全面。新调入的710家公司和留在创新层的619家“老成员”相比,2016年平均每家公司的净利润规模为1789万元,而619家“老成员”平均每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规模达到4247万元。“新成员”和“老成员”相比,在净利润规模上有差距。但是在2016年净利润增速上,“新成员”2016年净利润增速达16.37%,而“老成员”的净利润增速仅为6.05%。
统计结果显示,新进的710家公司所符合的创新层标准,符合标准二的公司最多,占到63%;符合标准一的公司占比24%。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新调入的710家公司和“老成员”相比净利润规模略有差距。
2016年6月24日,全国股转公司首次公布创新层企业名单,同年6月27日,新三板市场正式启动实施分层管理。首次公布的创新层企业名单共包括953家企业,约占当时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的12.4%。
按照分层初衷,新三板首先将实现分层管理,分层管理涵盖分类监管与服务。目前监管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行原则,在一定监管基础之上,差异化制度供给也在逐个酝酿并陆续推出。
然而就现状来看,新三板分层远未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流动性不足的困局依然困扰着绝大多数的挂牌企业。一个直接的比较就是,去年公布创新层初选名单后的下一个交易日,做市指数取得上涨;而今年公布初选名单至今,做市指数则直接走出四连阴。
北京一家新三板公司合伙人对记者分析,分层于企业来说,首先,一个是标签化,便于投资人选择。新三板从区域股权市场到全国交易场所,从2014年的1000多家到2016年突破10000家,至今年5月的11000多家,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这一万多家企业,投资人怎么选,真会看花眼,也看不过来。股转中心通过分层制度,将企业标签化,进入创新层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得到更多投资人的关注。
其次是影响力。媒体、中介服务机构也会更多关注进入创新层的企业。这就好比是给创新层企业贴上一个logo,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企业。
最后,也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创新层企业将有机会获得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比如可优先享受包括储架发行、授权发行、并购贷款及并购基金等在内的制度供给,包括市场一直期待的连续竞价交易、降低投资人门槛、PE做市等。
新鼎资本总经理张驰对记者表示,新三板分层只是其中的一步,关键是需要有差异化的制度安排。至于到底有什么样的利好政策,只是到现在还没有明确。如果只是简单的分层,那肯定是不行的,更为关键的是分层之后对创新层企业有什么制度优化或者针对创新层企业有利好政策。
新政策仍需要等待
实际上,为了提高新三板流动性,监管层可谓不遗余力,先是进行分层,后是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但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一季度,在新三板挂牌3个月以上的10000多家企业中,6637家未发生交易,占比65.78%;剩下之中有13.4%的企业3个月内交易不到5日。每天都有交易的企业只有93家,占比仅为0.9%。
由于流动性不足使得融资前景模糊,导致部分拟挂牌企业的挂牌意愿也随之下降。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新挂牌企业数量同比下降近三成,拟挂牌企业数量同比下降四成;而摘牌企业从去年同期的0家增加到53家,拟摘牌企业多达111家,同比猛增近16倍。
此外,转战主板也成为近半年来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心之向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接受首次公开募股(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已超过400家。而中国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受理首发申请的600余家企业中,近90家来自新三板。
张驰表示,政策的出台晚于预期,关于创新层的重磅制度也一直在研究没有推出来。实际上,从股转公司的角度上考虑,我们看到原来创新层900多家企业,这次退出了近400家企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退出了。这也同时说明,在分层还不是十分稳定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推出差异化制度的。所以预期的就是这次分完层,针对创新层的企业的政策就会慢慢逐步推出。
张驰进一步指出,目前还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没有到位,包括在这个月或者是下个月出台的大宗交易平台,还有7月份的降低投资者门槛,有可能由目前的500万降到200万或者300万,包括公募基金入市和保险基金入市,只有等这些事情陆续明确了,最后才可能推出有关于创新层的新政。
主板探底削弱新三板估值
近日,A股屡屡出现“指数波澜不惊,个股分化加剧”的现象。据统计,逾八成非停牌股票呈现下跌,次新股、高送转、雄安新区等前期热门题材纷纷折戟。这种显著的“冰火反差”的背后,透露着市场投资风格趋向价值,也折射出投资者的谨慎情绪。
记者注意到,二级市场的巨幅回落,也近一步减弱了新三板的投资价值,就连前不久受热捧的拟转板IPO概念股也于近期遭到“抛杀”。
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就是,近期股市的回调,令年初风光无限的次新板块回归沉寂,也打压了新股申购的收益率。以今年1-4月新股数据计算,C类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包括机构自营、基金专户等)参与网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降至5.6%左右。而在去年,这个数字一度高达20%以上。此外,新股破发也再次出现。
上述合伙人表示,市场流动性下降的预期与次新股供给的稳步增加,形成鲜明反差。水池的水少了,而鱼却不断增加,每条鱼的活动空间自然会缩小。这是本轮次新股估值中枢下降的直接原因。可以预期,如果没有增量资金进场,这种趋势将持续。
“新三板的投资机会在于它的估值只有A股的三分之一左右,未来的趋势就是新三板的优质标的随着制度的完善,估值不断地提升。”张驰乐观地认为,如果主板下跌反而是新三板有机会,因为都在主板亏钱了,就会离开主板去寻找新的价值洼地。
编辑: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