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623204743uHf3vXU7cM.jpg

告别“满城挖时代” 大武汉发动了新引擎

马维辉 2017-6-23 20:49:41

本报记者 马维辉 武汉报道

6月15日,武汉会议中心,武汉市政府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要把武汉打造成“无现金城市”的标杆。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长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打造‘无现金城市’,可以方便大家消费,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作为国务院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过去几年崛起的速度有目共睹。地铁1、2、3、4、6号线、楚河汉街、东湖环湖路绿道、吉庆街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弥补了基础设施的短板,武汉的GDP也从2010年的5565.9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912.61亿元,成为中部唯一一个破万亿的城市。

今年1月3日,曾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陈一新接任武汉市委书记一职,随后提出打造长江新城,留住百万大学生,发展新民营经济,又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在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刘萌看来,这些新“打法”切中了武汉发展的要害,“不光看得远,而且看得准”。

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李晓鹏也表示:“城市发展都是遵循‘从硬件到软件’的顺序,先大规模建设,再提升软实力,所以武汉政策重心的转变是一件好事。未来,武汉在中国战略版图中的重要性将有所提升。”

一座有“朝气”的城市

没来武汉之前,吴迪(化名)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就是热干面、鸭脖子,还知道这里天气很热,号称“四大火炉”之一。

2010年,吴迪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开启了4年的武汉生活。来到这里才发现,这座城市更像是一座“大县城”,第一次登上黄鹤楼的时候,吴迪四处望去,发现蛇山脚下全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的破破烂烂的房子,让他感觉有点失望。

吴迪不久就发现,被长江和汉水分成了3块的武汉让他的出行苦不堪言。从他上学的武昌区,到汉口区的一个亲戚家去做客,每次都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加上武汉公交车司机开车普遍较“猛”,搞得他经常晕车。

大学4年,吴迪正赶上武汉大规模建设时期,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大工地,堵车也更加严重了,“给人的感觉很不好”。

2012年年底,地铁2号线开通,吴迪第一次感受到了建设带来的好处,去亲戚家不用再花两个小时了,宽敞干净的地铁车厢也比公交舒服很多。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和地铁的开通,高楼大厦也多了起来,武汉也更加国际化了,不再是原来“大县城”的气息。

“武汉的变化有两个层面,一是外表,城市更漂亮、更方便了;二是内在,行政和商业氛围更大气了,不像原来的‘九头鸟’,爱耍小聪明。”刘萌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总体感觉,武汉是一座非常有朝气和干劲的城市。

“干事的人”阮成发

在刘萌看来,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带头人。这方面,武汉的两任市委书记阮成发、陈一新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阮成发2011年当选为武汉市委书记,随后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复兴大武汉”的目标。他当政期间,武汉市保持着“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的速度,建成了鹦鹉洲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完成了东湖环湖路绿道建设和汉味民俗主题商业街吉庆街的改造。在2012年-2016年的“城建攻坚五年行动计划”中,武汉市累计完成投资7846.91亿元。

大规模建设也引发过一些争议,有市民抱怨修路引发堵车,还有的对于拆迁补偿费用不满,舆论则集中关注到武汉的地方负债问题。因为大拆大建,阮成发还得到了一个“满城挖”的绰号。

面对争议,阮成发公开回应称:“大建设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大、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但是,事隔3年、5年或者10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武汉发展有利的事,看准了,我就会下定决心去做,顶着骂声也要搞建设。”

在刘萌看来,一个城市想发展,要拥护“干事的人”,干了事即使出现问题,也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不干事肯定没有争议,但这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

2015年12月16日,阮成发调研微电影制作,在一个电影打板上写下了“梦想成真”的字句。彼时,武汉市的GDP总量已突破万亿大关,成为中部首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2014年12月,时任武汉市市长的唐良智被任命为成都市代市长。两年后,阮成发也被任命为云南省代省长。李晓鹏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这两个任命看,中央对武汉市的工作是非常认可的,希望他们继续把“武汉经验”复制到别的省市去;另一方面,武汉市也有新的事情要做,需要进行战略转型了。

新书记 新引擎

2017年1月,陈一新接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和武汉市委书记。此前,他曾长期在浙江省委“智囊”机构任职,担任过金华市委书记和温州市委书记,后又调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陈书记来自浙江,那里是中国经济的前沿。他还担任过中央深改组办公室副主任,了解中央的改革思路。同时,他是以湖北省委副书记一职‘高配’兼任武汉市委书记的,体现了中央对武汉的重视。”刘萌说。

上任之后,陈一新迅速展开调研,提出打造长江新城,对标浦东新区、珠江新城和滨海新区的口号;强调招商引资是“第一生产力”,并将其确定为今年的“一号工程”;提出打造“大学之城”等,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还要发展“新民营经济”,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

刘萌表示,经过几年发展,武汉的经济总量有了很大提升,原有的“发动机”已经跟不上了,需要新的“引擎”。而陈一新提出的很多新政策则是“对症下药”,例如,武汉缺少知名民营企业,一直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短板,所以陈一新提出了发展“新民营经济”。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武汉是教育大市,在校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但过去2/3的毕业生都流失了,非常令人遗憾。现在政府提出留住人才,正是对症下药,找准了问题所在。

“中央派大员到地方来,都是肩负着一定的使命。陈一新来武汉,就是希望他把浙江的经验应用到武汉来,提升它的软环境。”李晓鹏说,“未来,武汉的建设规模肯定没有阮成发时期那么大了,建设速度将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不管哪种思路,武汉都正在经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正如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所说:“希望3到5年后,中国人将习惯说北上武广深,武汉跻身一线大城市之列。”

“中国经济正在从沿海往内地延伸,先中部、再西部,而武汉则是中部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刘萌表示,“长江国际商会对接外资企业,就是建议他们一定要布局武汉这样的中部重镇。”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