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623224755mgJ6teEJZK.jpg

“华夏十大好书”揭晓(年中榜) 历史的吊诡与摩尔人的叹息

吴小曼 2017-6-23 22:48:27

吴小曼

阅读的乐趣就在于我们总是能从书本中找到对应复杂现实的佐证,《华夏时报》年中“十大好书榜”的揭晓也在于提供思想的“智识”,为纷繁的现实找到独处中的幽径,让我们在话语构成的思想链条中,去触摸到历史的体温并感知到不同历史时期写作者的思考成果,因为只有时间可以炼净思想的杂质,其实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在几千年前就写到了人类的生存处境: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万事均有定时。难怪哲学家黑格尔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一代代的人,总是在忙碌着求新求变,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社会,科技每天都有惊人的发现,硅谷精英们甚至宣布几十年后“人类就可以获得永生”。这也是《未来简史》成为年度畅销书的原因,该书2014年在美国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引发30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并入选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诸多意见领袖的年度书单。今年年初,中信出版集体引进国内出版,同样引起了阅读热。近几个月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百度推出的“机器人诗人”,让现代人面临“被淘汰”的恐慌。

人类命运与未来简史

读过《人类简史》的读者对尤瓦尔·赫拉利并不陌生,他的《人类简史》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独到的观点,颠覆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认知。不过他的“人类学”是建基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好在“进化论”思想目前正被生物、物理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推翻,但“人文学者”却坚信不疑。尤瓦尔认为人类祖先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统治地球,是因为其拥有强大的虚构能力,人类现存的一切——国家、宗教、企业等都是虚构出来的现实,是一种基于想象的共同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共同认知,人类才能够有效协作,形成更大规模的全球性连接。

赫拉利却在他的新书《未来简史》里宣告了人类这一“想象共同体”的失败,即“人文主义”的终结,这是不是知识人自身的矛盾之处,他们的理性总是建立在有限的物质世界之内,进而不断被自己推翻。自由主义信奉的“人文主义”价值近年来也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反思,对后现代思潮与文化多元主义的纠偏,其在政治层面的体现就是美国“保守主义”的回归、特朗普的当选,英国脱欧及欧洲右翼思潮的抬头,而今年也是基督新教改革500周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500年前的世界,北美还是蛮荒之地,欧洲却是犹太-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竞争的舞台,而在上一个千年,北欧、英国同样是蛮荒之地,亚洲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犹太文明与罗马-希腊文化正在影响着东西不同的区域,而在7世纪崛起的伊斯兰文明开始向东、向西扩张,东亚、地中海、非洲等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地区与国家先后败落,环地中海的北非、伊比利亚半岛、西西里岛等地的人先后皈依伊斯兰,他们被称为“摩尔人”,意即“混杂”,这或许是东西文化的首次融合,后来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起伊斯兰国家,摩尔人进入鼎盛时期,印裔英国作家鲁西迪在他的《摩尔人的最后叹息》里就是一份对历史的凭吊,发出了摩尔人也是作者自身的一声叹息。

1492年,摩尔人的最后一位皇帝巴布迪尔不战而降,拱手向西班牙双王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女王交出了王宫,并终结了摩尔人800年的统治,西班牙再次变成天主教国家,由伊莎贝拉支持的“大航海”时代来临,摩尔人也跟随探险家达·伽马开启的香料之路来到南亚次大陆,并带来欧洲文化的向东传播,作家鲁西迪把自己比作“文化上的私生子”,就在于他的家族的“混杂性”,他的家族也是皈依的“摩尔人”,摩尔人作为被历史放逐的一部分,在新的世纪则开始了新的“混杂”。

鲁西迪生于印度孟买一个伊斯兰家庭,其祖父辈都是伊斯兰学者,他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但接受的却是英国教育,牛津毕业后曾随家人移居巴基斯坦,但因他在剧本创作中被指认有嘲讽伊斯兰教嫌疑而被迫流亡,随后加入英国籍。鲁西迪被公认为语言的大师,他的作品色彩斑斓,反映印巴分治的史诗作品《午夜之子》给他带来国际声誉,荣获布克奖的小说《撒旦诗篇》却给他带来杀身之祸,霍梅尼曾以伊朗国家名义通缉他,说他有辱先知穆罕默德,《撒旦诗篇》也是出版史上因一部小说而死亡人数最多的作品,对鲁西迪来说,印度是失落在时间迷雾中的家,而作为文化之根的家族信仰伊斯兰则是失落中的失落,在“摩尔人”的叹息中,则是文化的多重失落。

在作家的笔下,历史远未终结,看似“摩尔人”终结的历史,它不过是新的“摩尔人”文化再次“混杂”的开始。

另一种“历史”

鲁西迪虚构了一个“杂种”家族的故事,他透过“摩尔人”的悲情来关注历史的命运,这种悲情我们也可以从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作品里看到,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使欧洲基督教文明由西向南美新大陆扩展,而在东欧,却是伊斯兰文明的不断扩张,奥斯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伊斯兰帝国并占领希腊等周边国家土地,基督教文明被迫向西发展,随着航海技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以英国为主的新教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肢解,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一部对伊斯兰文化失落的缅怀,土耳其被迫“西化”,而这股“西化”即“人文主义”的世俗化是不是就是不同文化体的最终走向呢?

20年前,美籍日裔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就提出:最后的历史是西式民主的历史。从此以后,“自由、民主”的理念将作为社会进步的常识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在《世俗时代》一书中,学者穆勒也分析了西方社会自改教以来500年的历史走向,正是“人本主义”逐渐取代“神本主义”的过程,“多元文化”与“世俗生活”正成为“自由主义”的信条主宰着大众的日常生活,他们普遍相信“进步主义”,而世俗生活伴随的消费主义与后现代的解构文化却让现代人逐渐失去方向,历史只是暂停还是进入了新的一环,不同文明观的学者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个人价值真的会终结吗?

受“创造文明观”影响的作者、学者显然不会同意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预言的人工智能革命将终结个人的价值,他觉得智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价值,而结合了智人、大数据的“神人”将成为新的宇宙的主宰。赫拉利的“神人”与硅谷精英们宣称的“人类将获得永生”不谋而合,他们把科技当做了新的神明,觉得人类历史就是线性的发展,今天全球化的回潮与现代性受阻只不过是历史的暂停。有趣的是作为历史学家的赫拉利采用的却是物理学家的分析方式,他首先把人拆分成不同的原子、粒子,而人类社会就如同这些不同的细胞物质,他们在生物基因的进化作用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后只能走向“终结”。

与之对应的是另一部有关生物进化与基因突变的书《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这些“生物学理论”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有人居然会为真理或者错误的天堂理念而死。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预言到未来的冲突将在不同的文化圈间展开,尤其是会在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间展开,当时在“全球化”的乐观情绪影响下,很多人都不同意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西方左派的“文化多元主义”信奉的就是“文化的差异性”。这种“文化宽容”却解决不了欧洲目前的移民难题与“恐怖主义”危机。著名学者秦晖日前在《经济观察报》专栏文章里撰文认为“文化无优劣,只有制度的好坏”,他认为欧洲在应对移民问题时左、右失据恰在于右翼过分强调伊斯兰的宗教文化问题,左翼则强调文化上的包容性。文化真的没有优劣之分吗?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为何同样的制度在有的地方能很好地执行,在有的地方却会走偏?“自由、民主”在新教国家、天主教国家与世俗国家其践行的结果完全不一样,而在伊斯兰国家,“自由、民主”却难以生根,土耳其在凯末儿“政教分离”的强力推行下,经过了近百年的世俗化改造,如今却在回撤,这些因素都将决定历史的未来走向,所以,人类并不是自己写好的剧本,人也不是活在单纯的目标里,它也不是“自我欲望”的工具,正是因为人的复杂性、非理性与超自然性让人类无法被预测,而所有扮演先知、僭越上帝的人最后都成为了笑谈。

十大好书榜单

1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以]萨曼·鲁西迪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流亡英国的首部长篇小说,

小说虚构了一个“摩尔人”、意即一个“杂种家族”的历史,这种文化的隐喻与作者的身份交织,

构成一部“互文”、“文化融合”的历史。小说有缅怀、忧伤、自嘲与失落。

2 《未来简史》

[以]尤瓦尔·赫拉利著 中信出版社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后的又一部畅销书,

自2014年出版以来就占据《纽约书评》各大榜单,

中译本2017年4月上市就引起极大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最有预测性的书,让人脑洞大开,但也有人认为尤瓦尔太过悲观,

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还是不能取代人的意志,

成为超意志之物,最终控制人类,

但人类有可能会进化出一些“超智慧”物种的人、利用科技垄断奴役人类,

人类最终自行毁灭。

3 《世俗时代》

[加]查尔斯·泰勒著 上海三联书店

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世俗时代,

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

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这对西方人影响深远,

而对同样处于追求现代性的东方人来说,其影响也很巨大,

我们将如何认识当下生活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从历史大视野来进一步审视。

4 《海洋与文明》

[美] 林肯·佩恩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但历史叙述却一直是陆地中心论,

林肯试图改变这一现状,

将重心从陆地转向水域,带领读者通过海洋来纵观历史。

5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该书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

这是一本关于历史关键时期相当刺激、及时的战略分析书。

6 《纯真年代》

[美]伊迪丝·华顿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曾获得1921年普利策奖。

1993年电影版上映,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

丹尼尔·戴·刘易斯、米歇尔·菲佛、薇诺娜·赖德等人主演。

书中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

7 《试刊号》

[意]翁贝托·埃科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翁贝托是欧洲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他在符号学、美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惊人的成就,

2016年去世,被认为是欧洲知识界的一大损失。

他除了写史学、哲学,还写随笔、小说。《试刊号》是一部结构复杂的现代小说,

故事围绕20世纪90年代一家虚构的意大利报纸展开。

这被认为是翁贝托的平实之作。

8 《货币风暴》

冉学东、魏多兰乌日塔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围绕人民币汇率等热点问题,探索了一系列央行货币政策,解读了汇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系统阐述了人民币近十年的汇率问题与升值歧途,分析和评论了资金流出、人民币高估与贬值的原因,

展示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管制、人民币国际化、

外部资产管理等一系列中国金融一体化问题和艰难的探索历程。  

9 《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

[美]丹尼尔·利伯曼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这是自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和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之后,

又一部关于人类进化的书。

书中揭示了过去的600万年如何塑造了人类身体的每个部分——我们的头部、四肢,

以及新陈代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进化史不仅仅关乎我们的生存,

还是我们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困境和人类未来的重要途径。

10 《小岛经济学》

[美]彼得·D·希夫著 中信出版社

经济学写得浅显易懂,作者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

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

这个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揭示了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