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7月3日,湖南长沙汀湘十里别墅小区,院子里的积水已有1米多深,居民出行只能依靠撑船。有人戏称,这里已成了“水城威尼斯”。
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在湖南、湖北地区,“与水争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居住区原本都是蓄洪区,地势较低,一旦来了大水,就会出现“城市看海”的情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城市的规划选址必须合理,避免在地势低洼的地方进行开发建设。其次,对于那些选址不够合理的区域,则要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来“治病”。
“与水争地”普现
6月下旬以来,湖南省遭遇强降雨袭击,至7月2日6时30分,湘江长沙站水位已达到39.21米,刷新了1998年创下的历史纪录39.18米,著名的橘子洲景区也被洪水贯穿。
长沙市河西洋湖片区的部分楼盘则成为水患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7月2日,有媒体称中海国际社区将停水停电一个月,许多业主听到消息后紧急撤离。随后,该媒体又辟谣说,此前报道错误,停水停电的其实是邦盛水岸御园小区。
而无论是中海国际社区,还是邦盛水岸御园小区,以及报道开头的“水城威尼斯”汀湘十里小区,都位于长沙市河西洋湖片区,紧邻洋湖湿地公园,三者的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洋湖湿地公园东连湘江,水网密布,最低海拔仅25.5米,过去曾是水患连年之地。直到上个世纪末,这里还是湘江的泄洪区。2010年年初,《长沙洋湖垸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出台,一期投资1.7亿元,将其打造成为年接待游人达400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随后,公园周围兴建起了多个高端房地产楼盘,以汀湘十里小区为例,目前在售户型多为532-789平独栋别墅,价格从700万元/套到1650万元/套不等,其宣传语称这是一个“湖湘新中式亲水文化别墅大盘”。
刘树坤表示,在湖南、湖北地区,此类“与水争地”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人多地少,当地居民经常把湖围起来,将水排干,进行土地开发。
“这些地方本来就是湖的一部分,地势肯定比较低,水位一高,被淹没就是正常现象。”他表示,“20世纪50年代时,洞庭湖的面积还有6000多平方公里,而现在则不到3000平方公里,差不多一半都被围垦了。一旦来了大水,湖的容量就不够了,有的地方就会被淹。”
“像我们经常搞水的,那个房子送给我,我都不想要,不敢去住。”他说。
呼吁“国土风险管理体制”
刘树坤表示,政府一般会有风险意识,例如在行洪区兴建堤防、桥梁等建筑,需要做防洪影响评价。但这次被淹的楼盘属于民间开发,开发商可能没有防洪的风险概念。
“特别危险的区域,经常淹的,国家会划定出来,绝对不能住人。这次淹的属于平常‘不走水’的,没有作为重点监督区域,水不是特别大的时候也没事。但这次出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位,结果就被淹了。”刘树坤说,“这种区域国家一般不鼓励在里面大量盖房,但也没有法律禁止,风险则由居住人自己承担。”
王家卓也表示,过去城市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总强调最大程度为城市服务,占了很多低洼的地方,把水系、行洪通道、坑塘湿地都填了,结果一下雨,淹的都是这些低洼的地方。所以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倡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保护好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然后再去谈开发。
刘树坤认为,政府应该在灾害管理方面承担起责任来,“尤其是国土部门,现在是重开发利用,轻风险管理,未来国土部门一定要承担起灾害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
在他看来,国家需要建立一套“国土风险管理体制”:首先要摸清“家里”,哪些土地是适合开发的,哪些不适合开发,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向社会公众告知,哪些土地存在灾害风险;第三是在新建开发区时设法规避这些风险区域;第四,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规避,就要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将风险发生时产生的损失降到最小;第五,要有风险分散机制,国外有洪水保险制度,而国内目前开展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还不多。
“在国外,如果一家企业位于灾害的高风险地带,去银行贷款时就会遇到麻烦,保险公司也有可能拒绝为它保险,但这些制度中国目前都没有。”刘树坤说。
“海绵城市”的落实需要时间
在王家卓看来,选址合适的开发如同“基因好”,不容易得病。而那些选址不好的,已经“得了病的”,就需要“动手术”,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来治病。
“不该填的湖已经填了,怎么办?只有加强建设和管理,灌渠系统该提标的提标,该改造的改造;加强排涝系统建设,一旦遇到强降雨,让泵站能够应对,保持排水系统通畅;此外还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王家卓说,“核心是地下管网,要上工程,该改造的改造。”
近年来,国家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不过,经历了去年的武汉大水和今年的长沙大水,部分公众开始质疑海绵城市的效果,是否能像宣传的那样“让城市告别看海”?
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海绵城市对城市排涝的贡献应该是“慢工出细活”,类似于中医调理亚健康疾病,它是治本之策。但是在短期雨量较大的时候,还是得依靠排涝这样的治标之策。此前一些媒体对海绵城市的宣传也有夸大之嫌。
王家卓同样认为,海绵城市的落实需要时间,不可能短期内把所有问题都扭转。以武汉为例,虽然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但试点面积只有120平方公里,而武汉市的城区面积是600平方公里,即使试点都建好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通过几次大水,我们要观察的是海绵城市是否对城市内涝问题有所改善,方向是否正确。”王家卓表示,“武汉和长沙的例子恰恰说明了当前继续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长时间投入,我们的历史欠账有好几十年,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王家卓说。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