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717110221CYBgKZkpJE.jpg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优化监管创立“准双峰监管”新体系

邵宇 2017-7-17 11:02:35

邵宇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明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三位一体”的金融核心工作。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或者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水和面的关系,一个是流动性的释放和优化配置,一个是各种要素供给和产能提供。其实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金融并不虚拟,是很真实的东西。金融就是提供充分的流动性,并按照市场的方式配置到最有回报的资产上面去,所以不管是融资、融券、混业经营、大资管,讲的就是这个东西。当流动性通过这么多久期错配释放出来以后,你用什么实体经济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技术创新等去中和这些流动性才是关键。如果只有水,没有面,那么到处都是泡沫。反之,水不够,面也会砣,最终难以下咽并拖累经济增长。因此金融应该回归本源和初心,不要沉迷于自身的循环和交易,而应当确确实实的按照风险收益平衡的原则把资金资源输送给实体经济部门。

至于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则是,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杠杆和金融系统特别影子银行部分的杠杆。关于中国实体经济三大部门的杠杆和金融风险,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中国经济整体杠杆率持续上升,过去20年间,仅在2005年到2008年间略微有下降,中长周期视角来看,1990年代到现在,整体杠杆率都是持续上升的;二是在最近10年的宏观杠杆提升过程中,国有部门的上升最为明显,而一般民间企业,是不断降低的;第三是在国企部门内部,则是上游资源类和基础设施类企业的杠杆水平上升最快,尤其是在2009年的反金融危机4万亿大刺激以后。这不难理解,毕竟在危机时刻,企业的动物精神都魂飞魄散,只有政府部门或者国资国企顶上。现在时过境迁,是稳定退出应急政策的时间窗口,因此降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次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在金融部门去杠杆方面,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的内部构成也非常有意思。理论上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整个发展逻辑和监管方法完全不一样。中国的情形大致是这样:首先居民的储蓄率很高,这个储蓄先存入大型银行,大银行再购买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小银行拿到资金后可能就给了通道型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类机构,包括券商、基金,以及它们的子公司、信托等等;资金最终来到资本市场,购买股票、债券或者其中的优先部分,还有一大部分购买非标资产(往往是房地产和地方基建相关项目),也就是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相关的产品。长长的代理链条模糊了零售银行和同业业务,打穿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边界,扭曲了监管的逻辑。理论上说,在资本市场这端应该是买者或者卖者自负其责,而在银行普通储蓄这段,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存款保险和银行的信托责任。但通过这样的传导链条,所有的资金和产品都混在一块,而且链条越来越长,则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就越严重,这就是影子银行或者说是银行的影子。

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可以套利的,怎么去套利?因为银行是根据资本充足率来进行杠杆约束的,但是影子银行不是,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的资本约束,尤其是类似基金子公司这种轻资本的通道。理论上影子银行它的杠杆率可以无穷大,并且资本占用的自营业务和代客理财业务也常常会混在一起,这就制造了快速的流动性投放和风险之间的传染。

这其间金融机构确实赚到了钱和做大做强了,金融体系因此快速膨胀,中国2016年金融业占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一度超过8%,甚至远高于老牌的金融大国。

在过去的几年中,资产规模和杠杆增长最快可能是银行类的中小金融机构,它们通过同业业务使得资产和杠杆大幅提升,这就有点类似次贷危机之前的雷曼兄弟之类的金融市场机构。雷曼们的杠杆率甚至高达30多倍,当然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杠杆不可能有那么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风险就会小,更何况我们的风险承担能力与发达金融市场远远无法相比。金融乱象已现,那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高企、代理链条拉长和“萝卜章”的灰色地带。其根源在于国内分业监管体制与金融混业竞争格局的不匹配。许多机构利用分业监管体制无法有效监管跨市场金融交易的短板,构建规避金融监管的业务通道。尽管前期已经建立了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但协调机制本身不能形成决策,没有改变分业监管体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监管意见冲突与规则冲突问题。

因此本次决定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短板;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这就在机构设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形成了类似双峰监管的新型监管体系。(作者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