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729021135vg9FYVA3rq.jpg

李晞:辅助器具产业其势若飞

王晓慧 2017-7-29 02:06:51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戴着假肢,夏伯渝向珠峰发起挑战;坐着轮椅,霍金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拄着拐杖,“乒乓小将”闫硕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枚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的金牌……这一切,除了激发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外,同样感知,辅助器具在其中功不可没。

据记者了解,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2.2亿老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借助各类辅助器具来补偿功能、改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适宜的辅助器具服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那么,作为世界上辅助器具市场潜力最大、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国家,我国的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经过了什么样的历程?现状如何?未来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就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残疾人辅助辅具中心主任李晞。

五个“五年规划”的铺垫和筹谋

《华夏时报》:对于公众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假肢、轮椅等辅具,那么,究竟什么是辅助器具?国家对此是如何分类的?

李晞:根据国家标准的定义,辅助器具是功能障碍者使用的,特殊制作的或一般可得到的任何产品(包括器械、仪器、设备和软件)。功能障碍者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残疾人辅助器具的有关内容。辅助器具样式繁多,按照标准,辅助器具共有12个主类,130次类,794个支类,像轮椅、拐杖、助行器、假肢、矫形器、助听器、放大镜等,都是常见的辅具。

《华夏时报》:辅助器具很重要,这个领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李晞:我们对于辅助器具领域的认知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就将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纳入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历经国家“八五”至“十二五”五个五年规划的持续发展,目前,全国城乡已逐步建立起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的网络。

其中,辅助器具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最为迅速,跟“十一五”之前最大的不同有两个方面:一、辅助器具从供应、下拨、下发变成了广义的适配和推广。二、组织体系上不同。“十一五”之前,我们的基层组织没有那么宽泛,大部分辅助器具的服务专业机构都集中在省级和地市级。“十二五”以来,服务机构覆盖到了县市,甚至,条件好的乡镇也有建立。

《华夏时报》:前五个“五年规划”对辅助器具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和筹谋,那么,目前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如何?实际配备比例是多少?

李晞: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是辅助器具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目前,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已达3000多家。

二是对需求的掌握更加精准。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根据中国残联开展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调查,三分之一左右的残疾人需要辅助器具,但是,得到辅助器具服务的不足50%。虽然目前这个调查还存在需求不够具体、不够准确的情况,但我相信,随着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能掌握更多、更精准的需求信息,进而为下一步的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三是补贴制度从探索到建立。我国尚未形成全面的辅助器具政策保障体系,但是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深圳等地在落实国家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出台了本地区的辅助器具保障政策或办法,为辅助器具服务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四是研发生产仍需换挡提速。目前我国大多数辅助器具企业属于集体和个体企业,产业规模较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中高端市场基本上以国外产品为主,高端产品、普惠型产品种类少且数量匮乏。当然,这一情况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落实,将会有所改观。

《华夏时报》:三分之一左右的需求量,其中得到辅助器具服务的却不足50%?出于什么原因?

李晞:一方面,我国政府在极力推进辅助器具的覆盖,但另一方面,弃用率很高,主要就是适配那块没有衔接好。究其原因,进行适配的专业人员、相应经费和适配的产品,都不太满足需要。

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厚积薄发”

《华夏时报》:您从机构、需求、制度、研发生产等4个方面描述了我国辅助器具产业的现状。那么您能否描述下这个产业的前景呢,2016年,我国针对辅助器具连续出台了3个文件,这应该是针对“十三五”的规划?跟之前的政策相比有什么突破?

李晞:是的。2016年,和辅助器具工作关系紧密的文件有3个,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8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10月9日,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下发的《辅助器具推广和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其中,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和到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是两个刚性指标。

《华夏时报》:上面您也提道,我国目前的适配率不到50%,那么,五年的时间达到80%的适配率,有何难度?

李晞:不到50%的适配率仅是全国的平均数值,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适配率指标差异很大。比如,上海的适配率高达99%以上,但是,有些地区这一指标只有20%,甚至更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即便按照平均值来看,大约还有一半的任务要完成。

辅助器具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目前还有一些比较薄弱尚需完善的方面,比如,首先,统计体系不健全,需要建立相关的数据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其次,标准体系的建立,包括服务对象的界定标准、服务本身规范流程和产品本身的标准等一整套的东西。同时,缺乏真正的适配服务标准。

《华夏时报》:如您描述的那样,辅助器具产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那为了加快其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发力呢?

李晞:除了需要在前面提到的服务网络、需求了解、制度、研发等方面下功夫,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在推广和国际合作方面下功夫。2015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为推进世卫组织的全球辅助健康技术合作(GATE)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9月中旬,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这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也有助于我们国家的辅助器具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