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729031322Kh2XjZP1Hq.jpg

老板,来一份乡愁

刘诗萌 2017-7-29 03:13:40

“城里人”在大城市生活,曾让“乡下人”羡慕不已,如今,这种令人羡慕的大城市生活却被丝丝乡愁笼罩着。

从温州南站出发,一小时的车程便可到达位于永嘉县郑山村的“墟里壹号”民宿,属于小熊的“地盘”。在温州市区出生长大,在北京学习工作了十余年的她,2014年回到故乡租下了一座农舍,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乡村生活品牌 “墟里”。

“乡居”想象

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小熊的第一个请求,就是希望“淡化我此前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的确,她有着令众多人羡慕的人生经历:北大毕业,在京从事律师工作十年。“所谓的放弃和身份没有关系,这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她说。

她告诉记者,年少时,她也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一味上进,追求学习和工作的“制高点”,并没有想过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2012年辞去工作,她选择去欧洲游学一年。现在看来,这不啻是她人生的转折点。这段漫长的行程中,80%的时间都停留在乡村里,欧洲乡居的舒适和随性带给她美好的体验,在这颗漂泊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回国后,怀着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她找到了顺义和平谷交界处的一座村庄,开始在北京的“乡居”体验。然而中国的乡村生活,与她理想中有太多差异,从安全、卫生到交通、基础设施,处处都需要她这个习惯了城市便利生活的外来人去适应。例如交通,如果不开车,从她居住的村子到城里,需要坐公交到县城去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中国的乡村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政治主导,不同行政级别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差异比较大。”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

2014年,因个人生活变动,小熊决定离开北京。带着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她回到了故乡温州,开始着力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乡村品牌。

“乡居”寄乡愁

她给自己的民宿品牌取名“墟里”,来自陶渊明的名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站在墟里壹号的大露台上,可以望见远方的竹林、梯田和山丘。一年以后,在相距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蓬溪村,她又建造了第二间民宿墟里貳号。这里是她真正的老家,有父亲十多年前种下的桂花树和常春藤。

对小熊来说,最困难的是找到愿意在乡村工作的民宿管家。墟里的服务团队不够稳定,来了又走的成员不少,“乡居生活和工作的困难,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她说。但同时,在她身边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两个已经成为墟里的合伙人。这些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曾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因为对乡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来到了这里。

除了伙伴,客流的增长也让她对未来增添了不少信心,年入住率80%以上的经营数据甚至超过了她的预期。其中很多租客十分暖心,例如一位客人离开后,写了一封将近7000字的信,为墟里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我相信,局部的逆城市化会成为一种风尚。”小熊笃定地说。

责任编辑:李明徽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