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825185923Jr0R2B0hLq.jpg

第1500万辆下线 一汽-大众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孙斌 2017-8-25 18:56:20

本报记者 孙斌 长春报道

8月21日,依然在建的奥迪Q工厂距离明年3月投产还有7个月时间,这里的车间未来将成为全新奥迪Q5的主要生产地,正是在一片务实情绪的化学作用下,一汽-大众迎来了第1500万辆车型的下线,刚刚履新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15天的徐留平刚在一汽-大众完成调研,就马不停蹄地赶赴现场,他的到来及表态,对海兹曼领队的大众中国、一汽经管会以及无数的供应商和1500万名大众车主而言,无疑是稳军心的定海神针。

中德共同推动转型

“我刚到这里才15天,就迎来了1500万辆车的下线,倍感荣幸。”刚从长安北上15天,就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徐留平与海兹曼在“I LOVE FAW-VOKSWAGEN”的标语牌前留影后,一直用兴奋、荣幸等字眼来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他把为一汽集团的首次公开背书留给了一汽-大众。

徐留平表示:“26年来,一汽-大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成为中德两国友好合作的佳话和两国汽车产业合作成长的典范,一汽-大众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汽车产业成长、成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今天的1500万辆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一汽-大众,将把全球最新的技术、最极致的体验、最关怀的出行服务,奉献给中国广大消费者。”徐留平同时透露,目前,一汽-大众已拥有完整的长春、西南和华南三大基地,华东基地和华北基地也在建设中,预计到2020年,一汽-大众将形成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华东青岛和华北天津五大基地,具备年产300万辆级的生产能力。

回顾历史,第一个500万辆,一汽-大众用了20年零8个月;第二个500万辆用了3年零2个月;第三个500万辆用了2年零8个月。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在现场表达了德方的诉求:“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中国实现可持续移动出行这一主要目标。”海兹曼称,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等理念的推动下,一汽-大众中德双方在新产品研发生产、新能源车型研制及智能汽车的研发方面将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不谈业绩谈责任

2017年上半年,一汽-大众累计销售新车871845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18210辆,同比增长3.5%。在车市“新常态”的背景下,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是国内唯一一个没有SUV还能保持销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品牌。

在这一高光时刻,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却闭口不谈“效率”、“规模”,而是强调了千万辆下线时启动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层面后,在32个月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他更自豪的是“责任”,是感恩回馈社会。

26年来,一汽-大众累计上缴税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在社会责任方面,一汽-大众每年投入超过4600万元,带动上下游1000多家经销商、供应商共同打造一条节能环保的绿色汽车产业链。“安全童行”自启动以来,共向社会捐赠4000多套儿童安全座椅;“爱佑·一汽-大众奥迪宝贝之家”已经收治病患孤儿1168名,帮助1101名完成救助获得新生……

在第二个千万辆下线的重要节点,一汽-大众正式将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层面,重点在产品、环境管理、员工责任、行业共享、社会生活、运营这六大方面深耕。“面向未来,我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追求全价值链的能力提升,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张丕杰在刚刚刊发的“2016营业年报”内部刊物上表示。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