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9月1日,新生开学季,京津冀区域迎来了夏秋以来的第一场重污染天气。
此前一天,环保部在京召开座谈会,贯彻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攻坚方案》)及六个配套方案。《攻坚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据了解,这不仅是环保部首次制订非年度、季节性的大气治理方案,也是第一次设定秋冬季节“双降15%”的量化指标。此外,这次行动还规定了量化问责措施,将任务细分至每个城市的区县镇市。
“我相信今年应该比去年好一些,这个我是非常有信心的。”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说。
打响抗霾攻坚战
进入9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多地纷纷召开会议,启动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9月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紧急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近期污染天气应急防治工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强调,从现在起,全市要进入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应急应对状态,各相关部门要知责明责履责,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人到事,全力做好今年污染天气防治工作。随后,陈吉宁还亲自来到北六环百善出口的大货车尾气排放检查点,仔细查看了检测设备运行和执法力量配备情况。
9月4日,济南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会议召开;9月5日,唐山市委也正式启动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决定铸造企业、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停产;9月6日,郑州市市长程志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安排部署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坚决打好、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各地纷纷行动,与中央要求有关。8月31日,环保部在京召开了贯彻落实《攻坚方案》及六个配套方案的座谈会,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贯彻落实,坚决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这次行动其实早有征兆。一个月前的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出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十次会议时就曾经表示,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难点,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今年以来,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环保部采取了“压茬式”的行动,中央环保督察、强化督察、整治涉气“散乱污”企业等措施一波接着一波。效果显示,3-8月,北京市的PM2.5平均浓度仅为4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约25%,月均浓度也都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低。
不过,在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的同时,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则不显著,特别是2016至2017年的采暖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出现了小幅反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幅度也不明显。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治理可以说是‘一喜一忧’。‘喜’的是整个区域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忧’的是秋冬季重污染治理效果还不明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攻坚方案》将目标聚焦在‘秋冬季’和‘重污染’,提出双15%的下降目标,就是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直接对准了最难啃的骨头,通过秋冬季治理工作的突破来带动这一地区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
“第一次针对秋冬季制订方案”
《攻坚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到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浓度比较高,所以今年就针对解决秋冬季节重度污染天气高发的问题设定了目标。”刘炳江说,“两个15%,一个是浓度整体下降,一个是重污染天数下降,如果都完成了,肯定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的任务。”
以往,环保部制订的一般都是年度方案,而这一次则是第一次专门针对秋冬季制订方案。此外,这还是各个城市第一次都确定了量化的指标,以往设定目标都是原则性、大尺度的比较多,这一次则量化到了每一个市,任务也具体到了区县和乡镇。
“我们通过近几个月的强化督察,总结出一套督察、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的‘五步法’:督察发现问题,交办责任落实给地方;然后巡查,督促问题解决;对整改慢的,实施约谈;对不执行的、问题突出的实施专项督察。”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
此外,《攻坚方案》中还提出量化问责,将问责事项分为“任务型”和“结果型”。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量化的目的还是要把工作抓实抓细,什么问题,问责什么对象,什么情形问到什么程度,都做了明确要求,就是要求地方真正抓实、抓细、抓出效果。”
通过这次攻坚行动,今年冬天能否避免像去年那样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对此,刘炳江表示,这与气象条件有紧密关系,“大气十条”实施以来,2014年是一个暖冬,2015年比前两年更暖,2016年则是全球最暖的一年,“大气十条”经历最难过的4年。
“无论如何,今年布置的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量是去年的两倍多,去年的执行力也不像今年是这样‘压迫式’执行力,所以我相信今年的减排量是非常大的。”刘炳江说。
众所周知,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能否全面完成考核指标?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攻坚方案》及其6个配套文件正是针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提出的攻坚目标和措施,我相信只要按照《攻坚方案》,结合当地特点,进一步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大气十条’的考核指标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