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慧 马维辉 刘诗萌 北京报道
9月14日,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残疾人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今天,来自30多个国家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商‘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合作,这是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的实际行动,是让‘一带一路’造福残疾人的具体举措,是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新篇章。”9月14日,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国际主席张海迪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我们积极参与残疾人事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我们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更多残疾人带来福祉。”
据记者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国残联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联、康复国际共同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残疾人包容发展的重要倡议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共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残疾人领域合作,实现残疾人包容发展。
康复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作为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基本建立了保障残疾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连续制定实施了六个发展残疾人事业的5年规划,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最近的5年间,44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扶持100万城镇残疾人就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2000多万残疾人,为1500多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每年都有近万名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城乡无障碍环境也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同时,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名制获取了全国3332万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动态信息,为实现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全球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有辅助器具需求的人口达到10亿多人,为使这一部分群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发展成果,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行了不同的民生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等群体的辅具服务状况,推动了辅具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全球具有辅助器具需求的群体中,仍然有90%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高质量的辅助技术服务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缺乏资金投入、缺少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研究、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等仍然是当今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9月14日,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政府一贯支持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2017年又正式颁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对改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促进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做出明确部署。中国残联积极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合作,在中国推广《世卫组织重点辅助器具清单》的应用并启动了部分产品标准的研究。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世明同样表示,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残疾人康复状况获得了显著改善,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近30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今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批准设立“残疾预防日”,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已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倡议”力推国际残疾人事务合作
中国在世界发展和促进人类福祉事业中一贯坚持着负责任大国的态度。
“早在2015年,我们在京举办了首次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李克强总理、德国首相默克尔亲自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了《关于促进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北京倡议》,倡议呼吁将辅助器具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民生产业予以支持,以促进人人享有发展。”鲁勇表示。
李克强指出,辅助器具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载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处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开展辅助器具产业合作潜力巨大,不仅将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广大残疾人、失能老人、伤病患者,带动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将为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合作贡献新的经验与动力。
今年5月份,中国又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到“要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此后,为切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提高民生福祉,中国政府提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我国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残疾人事务领域更加务实地合作,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帮助。
为此,张海迪提出三项倡议:一是深化政策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残疾人事务政策既各具特色又有很多共同之处。建议进一步加强各国残疾人政策理论研究、基础数据收集、科技应用和信息化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共同研讨更优化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方案,提高残疾人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让残疾人能够享有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建议优先建立“一带一路”康复协作网络,共同普及康复理念,合作研发康复技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尽快得到康复服务。
二是提升贸易畅通。我们将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推动残疾人辅助器具、专用物品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三是促进民心相通。中国将进一步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欢迎沿线国家的残疾人与中国的残疾人一起参与职业培训和技能展示,使残疾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得到展示。
当天,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的代表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推动残疾人领域合作,认为这次主题活动将对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期待高效务实的国际合作能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大残疾人受益。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