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优秀的领航企业。特别是在出行领域,以滴滴为代表(滴滴正好成立5年),不仅是国内共享出行的最佳实践代表,更在全球共享出行行业崭露头角。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思维诞生的滴滴,不仅改变了乘客原有的出行方式,而且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人和城市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共享经济最典型的代表。
而今这典型的事例,正向海外复制,被誉为互联网企业“出海代表”, 将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科技上的能力和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国际市场。
改变出行及生活方式
此前多数乘客采用“电召”或在路边“扬招”的方式叫车,随着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正成为历史。
现在,如果你需要叫一辆车,完全可以安然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打开已联网的手机,使用滴滴打车或快的打车发出需求,片刻便有车开到面前,或者提前在打车软件上预约时间,就会有车按时接送。目前已经有数亿人采取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出行变得更具有确定性。
据滴滴出行、无界智库、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在2016年1月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滴滴专车、快车平均打车成功率为89%,较路边扬招成功率高出约30%。
而与其形成对比的是,车辆空驶率也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015年滴滴出行平台车辆年均空驶率为11%,较北京出租车年均空驶率低20%。随着滴滴出行平台规模化效益的显现,使用滴滴打车出行的乘客越多,打车成功率也就越高。
即使你是“城市末梢”地区人群,其强大的大数据也能感受到人们的出行状况。根据滴滴的调查显示,网约车还覆盖城市边缘地区,也就是“城市末梢”,在空间上弥补了公交车和出租车服务不足的区域,以北京五环外为例,62%的网约车出行起点或终点位于公共交通覆盖不足区域。
在收获出行服务的同时,网约车俨然已经成为了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蓄水池,吸纳了大量去产能行业的下岗工人。
以煤炭行业为例,在去产能过程中,滴滴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签约,落地就业帮扶事项。焦煤集团现在册人员中的富余人员、转岗分流人员、轮岗放假人员、待岗人员或离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均可加入滴滴平台,“煤炭工人转型当司机”。
在加入滴滴之后,去产能行业转岗司机的个人收入平均增加了30%,并在工作中找到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91.4%的全职司机相信自己努力工作能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97.4%的人相信未来收入还会继续增长,有93%的人表示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兼顾家庭和工作。
资料显示,2016年全年,滴滴平台为全社会创造了超过1750.9万个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每天直接为207.2万司机提供日均超过160元的收入。不仅收入增加,根据调研,九成以上网约车司机能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兼顾工作和生活,并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企业提供服务总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这个数据在一年之后增长至6000万人。其中,光滴滴出行在一年里就给社会创造了1750万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在这些全职或兼职的司机中,有 238.4万人(14%)来自去产能行业,俨然成为了去产能转型就业的“缓冲”样本。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经济平台的就业形势灵活,就业门槛和成本较低,对去产能职工再就业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以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将成为去产能再就业的重要出路,而就业方式的转变则带动利益分配机制的新调整。
让城市交通更智能
惠及个人的同时,滴滴出行也开始将大数据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将未来的拓展思路放眼到各大城市。
2017年初,滴滴成立智慧交通FT团队,着手打造智慧交通体系——由滴滴与各地政府一起携手打造基于互联网+交通大数据的智慧出行、智慧监管、智慧运营、智慧决策的体系。
据介绍,该体系既有滴滴独有的、核心的大数据、高科技基础,又能很好地结合当地城市的交通大数据、路网特点、公众出行特征等。
目前,滴滴推出了“交通信息平台”已在深圳、贵阳、武汉等城市使用,落地了互联网+信号灯、智慧诱导屏、智慧代驾热力图、智慧公交、智慧交通度量报告等多个智慧交通项目。滴滴正在积极展开与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合作,以大数据分析能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年初,滴滴出行在济南上线了国内首个以浮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随后,滴滴又在武汉、成都、苏州、贵阳等城市持续优化当地信号灯,目前已优化超200个,其中在济南超过100个,且均取得效果。
在济南,经十路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延误时间均下降了超过10%;在武汉,江发路早高峰各路口平均通行时间降低13.30%,各路口平均延误时间降低29.74%,干线方向整体延误时间降低23.37%。
滴滴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70TB+,每天处理路径规划请求200亿+次,高峰期平台每分钟接收超过3万乘车需求,滴滴浮动车就成为“行走的传感器”,而滴滴“智慧信号灯”打破了原有的交通流信息采集模式,运用移动互联网数据来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这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智慧信号灯”,滴滴8月份还与济南交警合作,上线基于滴滴大数据分析的潮汐车道,精准把握潮汐规律,并采用拉链车和信号灯结合的方式持续优化,属于全国首创。
向国际市场输出“滴滴模式”
在国内市场取得模式成功的同时,滴滴出行再度将触角伸向海外,积极布局金砖国家市场,合作网络遍布全球1000多个城市。
资料显示,过去两年,滴滴先后投资了全球七大移动出行平台,这其中包括巴西的九九约车(99),印度的欧拉(Ola),南非、欧洲的达亦飞(Taxify),中东的格令(Careem)和东南亚的格步(Grab),以及美国的优步(Uber)和莱福特(Lyft)。
在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看来,滴滴国际化的思路不是以竞争而是以合作为导向,“我们希望把中国过去几年在解决交通问题上的创新模式、技术以及资本输出出去,更快更好共谋发展。”
九九约车、欧拉、达亦飞等滴滴投资的企业也纷纷表示,在和滴滴合作中深入了解了其成立5年多以来的经验,这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启示。
“不是跟当地的企业竞争,不是去颠覆当地传统的行业,而是把中国的技术、资本、经验新的‘三驾马车’带到当地,和当地共赢共发展。”9月8日,面对海内外专业人士,程维在金砖国家分享经济论坛上详细阐述了滴滴的国际化思路。
“滴滴在分享出行方面已经领先世界了,相比较而言,滴滴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也是我们所有人为什么在这里(指金砖国家分享经济论坛)。”达亦飞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维利格(Markus Villig)在论坛上直言。
经过5年的发展,滴滴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平台上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相当于全球其他市场所有移动出行市场总量的2倍。这也意味着,滴滴大数据规模以及数据分析、利用能力获得指数级的提升。
马库斯·维利格说,网约车平台可以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并且也会促进其他经济形式的产生,包括对智能城市和交通监管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他们从滴滴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近期,格步也与世界银行合作了开放交通(OpenTraffic)城市智慧交通项目。“格步拥有大量的实时GPS交通数据,可以向东南亚的城市政府开放这些资源。开放交通为交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者们开放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交通,进行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决策以及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城市规划。”格步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炳耀表示。
快速复制海外扩张的滴滴出行,能否借助其强大的大数据能力在世界地图上画出完美的弧线,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