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10月18日,波士顿咨询发布题为《智慧运营,银行业竞争的下一个决胜之地》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运营优化正从“集中化”向“精益化”和“智慧化”阶段迈进。这一转型过程将在成本节约和销售潜能释放方面产生巨大价值。
BCG全球合伙人、金融业务核心成员陈本强表示,运营转型将成为银行的下一个“红利”源泉。
他举例,运营转型可以带来约20%-40%的人员节省。以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来估算,运营转型可以使银行成本收入比下降一个百分点。如果说银行的营业收入规模为1000亿元,那么将增加10亿元利润。同时,流程的优化可以释放更多前台人员的时间转移至销售咨询和高价值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增加银行收入。
陈本强提到,从海外来看,以客户为中心,“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运营转型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原因在于部分海外银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市场的监管规定影响,导致跨国性银行系统繁多、互通性差。受传统核心系统和IT架构限制,大量活动的信息传递需要通过手动进行,同时银行也面临利润压力而不得不控制人力。
现在,部分海外银行借助PRA(机器流程自动化)代替一系列人工操作,包括零售银行中的标准化操作、贷款、薪资管理及人力资源等。同时,人工智能也被应于客户身份识别、客服优化等。
而从国内来看,银行业转型也势在必行。上述报告认为,银行业的运营转型有多个背景:从客户行为来看,客户越来越倾向于从移动电子渠道来获得金融服务,客户对金融机构服务的预期也在发生变化;从竞争环境来看,银行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支付转账、储蓄、贷款、理财等各项业务中都面临来自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竞争;从监管政策来看,金融监管逐步着眼于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银行在快速准确甄别客户信息及防控 经济案件方面有更高要求;从技术来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机会。
具体而言,一方面,客户和银行的接触界面及触点趋向多元化,大部分银行将更多业务向线上渠道迁移,线上线下渠道在未来会相融合;另一方面,处理业务活动的作业“后台”将逐步转变为“智慧工厂”,在风控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作业处理的高度自动化、集约化。另外,运营平台的管控层也将由运营风险控制为主,向任务管理、风险控制、数据分析与反馈来转变,呈现“云端化”和“数据化”趋势。
BCG董事经理、金融业务核心成员程轶表示,银行业需要从顶层设计、前后台分工、流程优化、组织治理、基础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她认为,运营转型属于重大变革,执行过程长,通常历时3~5年;潜在风险也比较高,如缺乏行内部门支持合作,跨条线方案无法执行等,执行不善会导致重大机会成本损失。
责任编辑:孟俊莲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