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1110213304GCHcKWZYW0.jpg

IPO通过率骤降背后 新发审委严把市场准入关

刘思希 2017-11-10 21:31:17

本报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刚满20天的时间,IPO审核通过率连创新低,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35次、36次、37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11月7日、8日两天上会审核的9家企业中,有6家被否决,仅3家获得通过,被否率高达约66.67%。

据记者统计,自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已审核39家公司,除3家暂缓表决外,仅有22家获得审核通过,通过率骤降至56%。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事后监管逐步向事前监管转移,新一届发审委在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的同时,将为二级市场带来更多的优质上市公司。

审核通过创新低

对比今年上半年以及2016年全年的IPO数据,第十七届发审委IPO审核可谓是十分严格。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73家企业过会,首发企业过会率为81.45%,2016年全年277家企业上会,其中249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为90.93%。而自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已审核39家公司,除3家暂缓表决外,仅有22家获得审核通过,通过率骤降至56%;被否公司达14家,否决率上升至36%。

突如其来的风格转换,也让不少待审核企业无处遁形。11月7日过会被否的一家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谁也无法回避目前的严监管态势,对于结果,我们只能接受和更好地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前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净利润和合规性方面,现在看也不完全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以往企业只要上会,基本上都能通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也导致一些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打肿脸充胖子”。

第一创业证券投资首席顾问张翠霞表示,过去上市的很多标的在经过炒作之后很容易出现股价的大幅回撤,甚至有相当的公司在上市后出现非常明显的业绩大变脸和一些利空的因素,实际上极大地挫伤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做多信心,会对上市公司的公信力产生质疑。我认为,目前新股发行过会率降低是好事,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之后明显对于公司审核趋严。

监管思路转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事后监管的滞后性往往导致发现问题难处理,涉及矛盾纠纷难解决,不仅让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也给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今年7月,证监会修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并表示鉴于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在审核理念和审核标准方面已趋同,将主板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合并。此外,委员总数由当前的60名增至63名;委员连续任期由最长不超过三届改为不超过两届,每年至少更换一半。

9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正式聘任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在63位发审委委员中,有33位来自证监会系统;24位市场专业人士中,8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5位来自律师事务所,4位来自会计师事务所,4位来自证券公司,1位来自基金公司,2位来自保险资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将主板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合并,有利于统一审核理念和审核标准,优化配置行政资源,提高发行审核效率。

事实上,从严监管已成为主旋律。记者在研读证监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注意到,“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监管队伍。”已经成为证监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新浪财经华南站站长曹山石看来,新一届发审委审查关注重点就是项目规范性、真实性是前提,而利润才是第二位的。核心就是,以后不会因为“审核不到位”出事情。

“源头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法制监管以及透明监管中最重要的就是源头监管。”刘俊海表示,目前我们在看到交易所成为市场监管主体、监管前移的一个例证之外,现在又有了第二例证,那就是证监会也在将自身监管前移,体现了监管层对IPO从严审核的态度,对于企图造假财务来蒙混过关的企业能起到震慑作用。

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看来,虽然此次过会被否率如此之高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总的来说,IPO趋严对市场的健康是有利的,有利于让市场从源头得到比较优秀企业。

北京一家投行人士对记者分析,从目前的审核风格来看,“严进宽出”将成为趋势。即严格审核进入企业,加大退市力度。

刘俊海认为,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不再以利润论英雄,不再看中数量,而是注重质量,说明我们正在离开传统核准制的藩篱,慢慢地驶向注册制改革的彼岸,让投资者自己判断投资价值。

编辑: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