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全世界每消费7个苹果,就有一个是产自陕西。往年,一到10月份苹果丰收,关于陕西苹果滞销的新闻就不绝于耳。
不过,从去年冬天开始,关于陕西苹果滞销的新闻就渐渐少了,这或许与当地推行的农村电商有关。2016年10月,中国银行吸取16年定点扶贫经验,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持,开发出了一款创新型的扶贫电子商务平台——“公益中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马向民是陕西咸阳淳化县马家村的一名村民,家里有3亩苹果园,产量超过1万斤。2016年10月-2017年1月,他手机上的“公益中行”APP平均每天都能推送来不下5条的订单信息,还没到过年,家里的1万多斤苹果就已经销售一空,收入也比往年多了7000多元。
“咱家结出的苹果再也不用为找不到销路发愁哩,娃儿上学的钱也有了着落。”马向民高兴地说到。
中国银行挂职咸阳的扶贫干部王莘告诉记者,咸阳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肥沃,结出的苹果又大又甜,产出的猕猴桃也营养美味。不过,销路难一直是困扰村民们的一大难题,因为找不到买家,这么好的农产品不得不经常烂在果园里。
通过“公益中行”APP,一方面陕西建档立卡的贫困果农可以把自家产的优质农产品放到网上来,扩大销路;另一方面,中国银行境内员工和客户通过手机就能查看、购买这些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从而实现了精准帮扶、长期帮扶。
除了苹果,“公益中行”平台上还有“北四县”产的猕猴桃、小米、木耳、薏米、柿饼等,公益扶贫参与人数、公益捐赠金额、公益消费数目等数据也一目了然。
王莘介绍说,该平台采用贫困户自营+脱贫助理人经营的模式,完全免费开放。选择自营的贫困户,销售收入全部归自己所有;对那些买不起手机、付不起上网费、也不会上网卖东西的贫困户,可以选择由脱贫助理人帮助上网卖东西,做到精准帮扶。
“传统的电商平台是带着产品找客户,‘公益中行’则是带着客户找产品:一上线就有客户、有订单,真正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难题,打通了农产品走向城市的快捷通道。”咸阳淳化县副县长陈长军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公益中行”平台在线运行一年,已经录入“北四县”贫困人口12.4万人,上线农副产品1200余种;购买端员工及客户注册量109万人,累计公益销售额超过7100万。
在2017金融企业扶贫创新评选中,“公益中行”获得了“金融企业扶贫创新奖”。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表示:“我们既要带着责任做,更要带着感情做,把心放在扶贫事业上,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