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在高效运行了一个多月之后,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63名委员于11月20日举行了集体就职仪式。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就职仪式上表示,新一届发审委的工作使命神圣、万众瞩目、充满挑战,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政治过硬,要始终牢记资本市场的人民性和“三公”原则,并在具体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二是必须本领高强。发审委委员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及时拥抱新技术、洞悉新业态;三是必须强化对发审委和委员的监督机制。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四是必须严把质量关。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五是必须依法行政。
据记者了解,这是证监会内部首次设立对发行及并购重组审核进行监督的机构,而组建后监察委将采取一定比例对发行审核项目进行抽查的方式,对发行审核工作进行监察。
令发审更透明
记者注意到,今年证监会在倡导强调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也在积极完善发审委的相关制度安排,尽最大可能将发审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强调,必须强化对发审委和委员的监督机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他表示,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
北京一家投行人士指出,强化发审委制度运行监管,把发审委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戴彧表示,此次刘士余主席的讲话着重于从“人治”的角度严把IPO质量关,并表示证监会将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的内部监督机构,实行终身追责制度,即扎牢制度的笼子。而人治的效果最终也将体现在发行审核工作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发审监察委能够对发审过程当中的违法乱纪、舞弊现象起到监督作用,是一个专门的自律机构。
董登新称,发审监察委应该是发审委员的紧箍咒,能够对发审环节进行把控,对发审委员起到威慑的作用,对于净化一级市场大有帮助。
“发审监察委应该不会干预正常的发审环节,但会在各个发审环节中进行外部监督,比如,专家抽取是否符合流程等”。董登新表示,新发审委更关注IPO申请材料的真实、准确,财务报表是否属实,这也是注册制需要引导的方向。
早有前车之鉴
实际上,发审委成员被调查已有先例。有关资料显示,最早被调查的发审委委员可以追溯到13年前。
2004年,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的王小石在工作期间借职务之便出售发审委委员名单,涉嫌受贿被捕,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2万元。
据悉,当时发审委委员名单都是非公开的,而王小石每出售一份发审委委员名单,价钱在二三十万元。在职期间,王向众多企业出售了这样的名单,获利总额近千万元。该事件后,证监会开始将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发审委制度从过去的封闭和不透明也逐渐转变为开放透明。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不少人仍然选择铤而走险。
2017年4月,证监会披露,曾于2004年至2007年担任证监会第七届、第八届发审委兼职委员的冯小树先后以岳母和配偶妹妹的名义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在公司上市后抛售股票获取巨额利益。证监会决定没收冯小树2.48亿元的违法所得,并处以2.51亿元的罚款,合计被罚没款项达4.99亿元,堪称史上被罚最重。
而到目前为止,被调查职务最高的则是号称“发审皇帝”的原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姚刚。2015年11月13日,姚刚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7年7月20日,姚刚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多位发审委相关人员都栽在了发审这个环节上,而涉案金额也从几千万到数亿元不等。
对此,证监会党委委员、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在就职仪式上表示,新一届发审委委员要清醒认识金融反腐的高压态势,清醒认识证监会党委惩治腐败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零容忍的态度是异常鲜明的,要时刻牢记“讲政治、守纪律、有规矩”。
IPO发生明显变化
事实上,自第十七届发审委成立以来,从严监管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发审委从10月17日开展工作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共审核了52家企业的首发项目,其中,31家企业首发项目过会,16家被否,5家暂缓表决,IPO发审通过率为59.62%,不到六成。
对比今年上半年及2016年的IPO数据,新一届发审委审核之严格可见一斑。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73家企业过会,首发企业过会率为81.45%,2016年全年277家企业上会,其中249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为90.93%。
与此同时,发审委的严厉作风也让资本市场感到震动,尤其是11月8日证监会披露的新一期发审委IPO审核结果。在当日6家上会审核的拟IPO企业中,仅有1家公司成功过会,通过率仅为16.67%,其他5家企业申请被否。而6家仅通过1家的比例,也创下了2015年以来单日否决比例最高的纪录。
而从新组建的第十七届发审委成员来看,也显然带有非常明显的“严监管”属性。据证监会披露信息显示,在63名发审委员中,来自监管系统的占比超一半。工作负担更重的42名专职委员中,33名为专职委员,其中19位来自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监局,14位来自交易所。
从近期被否的案例来看,新一届发审委盯的问题也更为细致,主要关注点在:关联交易;募集资金运用;重大不利状况是否会导致持续盈利受影响;财务和业务的规范性;同业竞争;毛利率异常等方面。
戴彧指出,自新一届的发审委履职以来,IPO通过率不足六成,且不再“唯利润论”,其对发行人的审核面更加广泛,这些都是从严审核的体现,将有效杜绝业绩造假、带病企业上市,降低次新股业绩变脸的发生率,给资本市场输入健康血液,进一步净化市场生态,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编辑: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