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11月27日晚,大众与江淮再一次坐上了汽车业热搜榜头把交椅,大众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签署谅解备忘录,确定将共同探讨潜在的合资企业模式,计划共同研发、销售多用途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皮卡、MPV、电动商用车等)车型。新的合资业务将涵盖内燃发动机车型和新能源汽车等,计划落户于江淮汽车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其中,江淮汽车持有50%的股份,大众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同持有50%的股份。
如何看“两家同类”
大众第一时间放出消息,让业界感慨德企面对中国政策理解能力的透彻。
早在今年9月8日,大众与江淮发出的电动车合作的首份声明——《关于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声明》中,大众(中国)着重强调,大众将继续发展同“老伙伴”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的良好合作关系。
大众(中国)表示:“在华合资企业的合作、生产、经营以及所有投资计划、产品计划与市场投放都将按规划正常进行,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一举措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大众对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方面的重视和安抚。
现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说明——“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而大众于11月底的实践表明,其对“同类”的理解确实深刻。“不同类”就不受两个合作伙伴数量限制,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两个老伙计的搭配,从未突破两家同类整车合资的天花板,即使是之前顶着经销商压力希望上马的“上汽奥迪”,依然是在这两家的既有框架之内。
回溯刚落地的“江淮大众”(新能源合资企业),以及当下胎动“多用途汽车”,尽管涉及了内燃发动机车型,可双方向外界传达的核心意义首先是新能源车型;同时大众坚称,与江淮的新合作只涉及轻型商用车(LCV),这已将7座(包含)以下乘用车剔除在外;而MPV车型中,符合“商用车”定义的,限于9座以上。目前,上汽大众拥有国产途安(7座)系列MPV产品,以及进口迈特威(7座)、夏朗(7座)经销权,可以说,大众特意地点名,一方面是照顾老伙计利益,同时也是明确自身对于政策运用的合法性。
大众找第三选项原因
1979年,为了合资,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饶斌遍访全球知名跨国车企,唯有德国大众独具慧眼,他们从中国发展的加速度看到了中国的潜力,于是,1985年2月16日诞生上海(汽)大众,1991年2月6日诞生一汽-大众。
在中国政府、中国市场的红利支持下,南北大众常年坐定中国车市乘用车冠亚军企业,并借力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牢牢抗衡丰田的狙击。
在大众的全球视野中,当下中国以及美国的商用车板块,是唯一不曾被其染指的处女地。在美国市场,皮卡和MPV完全是福特和丰田的天下,2011年,大众完成对曼的控股,2014年,完成曼和斯堪尼亚的内部整合,重卡布局完成,大众商用车部门负责LCV的开发和销售。2016年,大众LCV全球销量48万辆,有心人可以看看南北大众,动辄百万辆保底。
面对中国市场,大众早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汽车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称:“NAV(美国航星公司)和江淮合资工厂准备兜售,工程团队全部裁完。”据了解,江淮10%的商用车使用航星引擎。而大众入股航星后,相当于大众与江淮在传统燃油引擎上,间接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前,大众已完成对美国航星(Navistar)的收购,持股19.9%,目前是其最大股东。后者是北美重卡和中卡(具备LCV能力)制造商。另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宇通客车此前与曼在郑州成立猛狮客车,大众通过控制曼,也间接参与了猛狮客车。
行业分析看来,大众此番加码LCV市场,甚至更深层次的皮卡、重卡市场,对赌的是时间——皮卡在二三线城市解禁、乡镇农村生产用车升级预期。早布局、先落子,是一线车企立身安命的本能,一系列举动也暗合了大众一直强调打造体系能力的初衷。
江淮得到什么
与福特-众泰迫于新能源积分政策的速成婚姻关系不同,大众与江淮是战略层面合作。
大众对合作的定位,是基于对江淮品牌的基本认知。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强调,“江淮大众”(新能源)将创立新品牌,不会使用大众Logo。而未来多用途车型如何命名,可能江淮会比大众更在意。
江淮的前身是一家商用车底盘工厂,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接替左延安之后,目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自主向上,盘活江淮在商用车领域的既有资源优势。而在保证自身品牌、渠道独立性上,安进与所有江淮高层在未来必定寸土必争。
对江淮而言,与大众合作的根本要义,涉及到其未来数年能否跻身国内主流制造商的地位,而放在当下安进团队应该会借助合作得到三大支撑点:合资工厂另起炉灶,管理品控上台阶;品牌提升,自主产品能够借到力;从根本上提升技术能力。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