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个月,相关的讨论并未停止。先是有所谓“10家银行联合上书”,后有银行业协会紧急辟谣。新规对于从业机构的震动可见一斑。
目前来看,在净值化管理和打破刚兑的要求之下,最先坐不住的银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有公募基金的人士在12月14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该人士认为,一旦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及确定性两项优势被打破,客户有可能会被其他资产产品挤占,尤其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更偏好确定性的客户可能会选择货币基金类产品,而更偏好高收益的客户可能会转向股票投资等。
不过,当《华夏时报》记者向几家银行了解情况时,对方均回应称行内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新规最终如何落地,还有待观望。
银行理财向公募基金看齐
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作为首次提出的“净值管理”的概念,成为对银行理财“伤害力”最大的规则之一。
所谓“净值管理”,在公募基金领域更为常见。简单来说,引入净值管理,银行理财产品就不再有“预期收益率”概念,在持有期间,产品净值也有较大的波动。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常常了解银行的定期披露,以掌握产品的投资表现、风险状况等信息,并相应地进行买入或赎回的操作。
投资人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产品,成为银行最担忧的事。因为净值类理财产品虽早已存在,但实际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其整体份额仍小。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上半年)》,今年上半年,高资产净值类产品存续余额为2.13万亿元,仅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51%。
而且在实际中,净值型产品大多集中在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很少参与。
不仅如此,目前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也会受到影响:意见稿中提出,“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从融360发布的监测数据来看,11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3个月)产品的发行量为4930款,占比最高,达到36%。
在新规之后,这样的短期理财产品难寻,对于理财者的投资习惯也是考验。在一定程度上,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数量和规模的收缩基本会是大概率事件。
而网传的银行意见反馈中也明确提出,“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地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但如果一分为二来看,“净值管理”的规则对于公募基金显然是利大于弊。上述公募基金的人士就表示,公募基金在净值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照征求意见稿来看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不过银行理财目前的两个突出优势——高收益及确定性将被打破,投资人出现分流,对于基金行业是机会。
天弘基金方面也对外表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基金行业建立健全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基金托管、组合投资、净值核算、开放赎回、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外部审计、流动性管理、基金销售、基金评价等一整套的资产管理业务制度体系,从透明度和规范性来看,走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前面。“未来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公募基金的制度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天弘基金在回应中称。
通道业务终结
提出净值管理,监管的出发点是打破刚性兑付。对通道业务的限制,则体现了监管对于影子银行及监管套利的决绝。
在监管新规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具体来看,针对杠杆率,新规提出开放式公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封闭式公募产品、私募产品的限制均为200%;针对集中度,不管是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还是开放式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都有具体的限额要求。
应该说,对于非标投资及通道业务的限制,以及禁止资金池、禁止期限错配、禁止多层嵌套等思路在此前的监管中也屡被提及,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将不少要求进一步细化。
可以预见的是围绕通道业务的相关规定,信托及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规模将继续收缩。
网传的反馈意见认为,银行理财具有一定影子银行特征,所以理财投资非标被诟病为规避信贷规模和资本约束。但净值化管理使得风险和收益将完全过手给投资者,所以将不存在“规避信贷规模和资本约束”的问题。因此可以对部分非标债权资产适当放宽要求。
不过目前来看,反馈意见会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还说不准,市场的观望情绪正浓。
从大的层面来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11月刚刚成立,银监会在年初开展的“三三四十”检查力度空前,强监管的基调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都难以改变。超百万亿的大资管行业如何实现规范发展,显然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议题。
天弘基金固定收益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王昌俊认为,资管新规以及之前对同业业务的监管规定,不仅是行业的规则调整,更是宏观金融框架的系统性调整。
他表示,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抑制和降低货币领域的不稳定性,进而就需要抑制和调整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债券市场的运行逻辑也会发生系统性的变化,“可能重新回到之前以银行表内资产配置为债券市场主要变量的运行逻辑”。
而考虑到表外资金回表的过程中债券配置需求和债券配置偏好的变化,以及表外资金配置偏好的变化,王昌俊预计明年利差会扩大,利率可能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