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徽 北京报道
只有40平米的住宅,如何获得更多的储物空间?运动回家后室内空调的风速与湿度是否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用一个可视化遥控器控制家中的每一个设备就实现智能化了吗?
在限制了你的自由之后,也许你的房子也在“绑架”你的想象。
12月13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旭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下称CSC)向大家解答这些问题。在“重构理想·家 CSC实验宅一号单品发布会”上,AI首次被真正引入到房地产当中,试图解决房子的负担和房子如何更懂住户的问题。
历时近三年时间,CSC打造出了地产界首个实验宅。CSC正在突破固有的思维桎梏,重新定位房子与人之间的关系。
打造通用型底盘
让房子能组装
如今的大规模批量建造的房子有两堵墙,被钢筋水泥钳制的物理隔墙与生活方式牵绊的生活隔墙。住户无法改变管道、厨房、厕所在哪儿,但是请别让房子限制了你对生活的想象。
旭辉集团副总裁、旭辉北京区域总经理孔鹏,身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对此深有感触,标准化的户型难以满足居住多变的需求,对用户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生活效能最大化的展现,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就是CSC平台成立的契机。2015年,由旭辉集团发起,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社科学院、土水学院合作构建CSC平台,集合30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基于中国的实际环境、居住者的特点出发,按照适合中国人居的健康环境标准,打造了一号实验宅实验平台,以此进行与未来人居相关课题研究。
空间效能是CSC研究的课题之一。CSC通过研究一个两居室内的用户行为热力图后发现,其中一个朝北的用作书房的居室几乎是空着的,这意味着空间效能利用并没有最大化。
为提升空间效率,CSC首次提出了通用型底盘的概念,实验宅将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模数化处理,在二次装修与未来的改造升级时,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任意调换,就好像一个通用型的底盘插座一样,不同模块根据需求可调节安插。除此之外,实验宅将传统的管井空间,变成了维护空间。家中一切需要定期维修维护的设备,如卫生间的管道、新风机的主机、热水器等全部移到户外公共走廊中,不仅最大化节约了空间,同时让维护与维修更为便捷。
基于管井这一设置,实验宅内获得了更多的可用空间。据统计,实验宅不到40平方米的面积,共有9个立方米的收纳空间。无论是在厨房、楼梯、洗衣空间还是卧榻,都设计了收纳空间。
让AI拯救智能
你是否觉得,遥控家居并没有降低居住生活负担,人类也并没有因为技术而让生活更便利。但事实上科技有能力做这种变化。
i享科技CEO王昊认为技术手段应该最大化的隐藏。CSC一号实验宅全面引入了i享空间的全套AI系统,真正的智能化是让生活更加便利。
今年11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为未来人居而来——居住建筑健康环境标准发布会”上,CSC正式发布中国居住建筑健康环境三项标准。
目前,空气、水、光,这三项标准已经在实验宅落地。针对空气,实验宅的AI系统会随时检查房子的状态,提前调节室内新风风速、温度与湿度,确保无论用户何时回家,都拥有一个最健康的室内环境。此外,AI系统还能根据用户行为营造不同室内环境,譬如运动时,它会自动调节风速和温度,让用户更加舒适。针对光,实验宅根据不同时间段用户的生活状态,提供不同照度的光。早晨柔和的灯光自动亮起;用餐时敲击两下餐桌,灯光自动调整到用餐模式;起夜时卫生间的灯光,会与白天有所不同,保证睡意不流失。
i享的技术研发理念就是给人最贴心的关怀,但并不需要人去操控。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也是能够自主的去感知人的偏好,学习人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复杂的场景测算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自主决策。而这一次就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庞大的运算量在后台自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