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国家在去产能的同时也在着力培养一批企业排头兵。
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求,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此次会议提出,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同时,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今年,煤炭和钢铁行业的确交出了较为亮眼的答卷。最近两年,煤炭、钢铁的去产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到两年时间压减钢铁产能超过1.15亿吨,压减煤炭产能超过4.4亿吨,已至少完成钢铁、煤炭去产能五年任务目标的八成左右。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日前表示,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目标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去产能就可以放松。“尽管今年钢价大幅回升,但是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仍未有实质性恢复,仍有27%的钢企处于亏损状态,行业销售利润率微高于1%,明年继续去产能的力度和决心都不能动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透露,发改委正在研究推进煤企在上下游相关行业跨行业兼并重组的措施。国务院为此发布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指出,更大范围内推行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
“这样有利于做大做强山西的煤炭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山西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高春毅此前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不过,近年来,有些地方去产能更多采取的是行政命令,没有完全依照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有些地方还出现去产能不合理的情况。
同样在山西,前不久,记者在采访山西国企混改情况时了解到,多年来,地方政府不仅把业务相近、产业链关联、市场互补的优势企业组合在了一起,甚至至把一些业务无关联、业绩较差、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强行组合在一起,强行推动煤炭企业重组,形成了庞大的集团企业。
“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大了,却强不起来,好企业也被差的企业拖入了泥潭,债务增加,发工资也成了问题。”12月21日,山西省一家市场研究机构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按照十九大的表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中国将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会再单纯地关注经济数字。
“钢铁、煤炭去产能就是让大企业、央企继续发力,小企业逐步退出。”我的钢铁高级分析师徐向春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至今,全国还有大量常年亏损、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接下来必须通过市场及法律的手段淘汰掉这部分产能。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仍有约2000万吨左右钢铁企业僵尸产能亟待淘汰。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