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财政补贴和处置僵尸企业,成为近期深化国企改革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近期已有10家左右的国企上市公司密集收到处置“僵尸企业”政府补助,主要用于职工安置,补助金额在千万元至上亿规模不等。
这波始于2017年上半年的“僵尸企业”处置补助,自2017年12月开始加速发放。截至目前,收到处置“僵尸企业”补助的上市公司包括经纬纺机、中钨高新、深康佳A、五矿发展、洛阳玻璃、际华集团、一拖股份、凯马B等。
2017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求,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春风细雨
既是雪中送炭,又是一场及时雨。
2017年6月27日,*ST嘉陵(600877.SH)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下称“南方集团”)拨付资金5712万元。公司确认上述拨付资金为南方集团转拨付的由国家拨付的、专项用于“僵尸企业”职工分流安置的财政补助资金。该笔资金也计入了*ST嘉陵2017 年度财务报表中的“营业外收入”科目,增加公司2017年度利润。
12月7日,凯马B(900953.SH)公告称,收到财政部预拨付的资金共计人民币1465万元,该笔预拨付的补助资金将全部用于公司下属子公司中被处置僵尸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不过,凯马B认为,该笔资金将用于进行账务处理,预计将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减轻人员负担,将会对公司后续的经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凯马B董秘办,对方表示上市公司的一家控股子公司被国资委列入到僵尸企业名单,公司也收到了处置僵尸企业的专项补贴。子公司接下来会进行员工分流安置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目前效果比较好,并且该子公司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也进行了土地收储。但是,要转型不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处理僵尸企业是一个过程,员工分流之后人工成本下降,企业的发展也能够有更多优质资产进入才行,但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12月20日,一拖股份(601038.SH)公告称,截至公告当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确认符合条件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66764594.92 元,其中用于僵尸企业补助的有2027001.39元,而这笔钱将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公司当期损益。
12月30日,五矿发展(600058.SH)发布公告称,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累计收到政府补助 4860.43 万元, 涉及经营奖励、经营扶持资金、僵尸企业处置职工安置补助三项内容。其中,僵尸企业处置职工安置补助 4108 万元为公司收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拨付的僵尸企业人员安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公司所属子公司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五矿(贵州)铁合金 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安置费用。
2018年1月5日,中钨高新(000657.SZ)公告称,于近期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拨付的僵尸企业人员安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664.14万元,专项用于补助公司下属僵尸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费用。 该补助资金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公司2017年度营业外收入。
不可否认,补贴有利于改善上述国企上市公司的当期业绩。另一方面,除去短期的业绩改善之外,如果处理得当,正如凯马B公告所言,将会对公司后续的经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是否用在刀刃上?
据报道,2016年末,国资委已经全面梳理出央企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共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处置僵尸企业遇到债务重组、人员安置和资产瓶颈等三个最大的困难。
如何将这批下放的补贴花在刀刃上,是市场关心的问题。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此前报道,制造过剩产能、占用信贷资源、累积金融风险,“僵尸企业”已经成为了阻碍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病毒。而在A股市场,为数不少的“僵尸企业”则通过政府补贴、保壳等种种手段“赖在”A股市场不走,持续享受融资便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认为,给国有僵尸企业发放补贴有合理性,国企历史上也为国家做贡献,对促进国有僵尸企业改革有好处。
“问题在于处理僵尸企业的钱是不是用在刀刃上?是不是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这些资金?这很重要。”刘俊海说。
经济学家刘胜军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给予一些公司补贴来推动僵尸企业的淘汰,这种做法的效果不会好。“什么是僵尸企业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一个企业如果银行不愿意继续给它提供贷款,那么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没法生存就应该倒闭,市场的优胜劣汰才是有效率的。由政府来判断哪些是僵尸企业,然后再给予补贴的做法,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如果真正的僵尸企业没有被淘汰,反而浪费了很多公共资源。”刘胜军说。
实际上,不仅是上述上市的国有企业获得大量的专项补贴进行僵尸企业的处置,多地相继推出行动计划,处理僵尸企业。
河南省政府在2017年12月印发《关于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若干意见》称,“僵尸企业”处置,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牛鼻子”。根据摸底排查,河南省属企业里共有168家“僵尸企业”,根据计划,这些企业将在2018年9月底前全部处置到位,可谓任务急、负担重。
近日,江苏省国资委印发《关于省属企业修编“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定创建一流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显示,确保在2018年底前,计划内“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出清。
对于目前拿到补贴的僵尸企业,刘胜军认为,这可能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下属的一些子公司。这些小僵尸并不是重点,真正需要淘汰僵尸企业是规模比较大,占用的银行的资产比较多,甚至有上百亿的债务的这一类僵尸企业。只要政府和银行不再输血就可以了,这也是唯一的出路。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分析,因为“僵尸”国企不盈利,国企人员是国家编制,所以下岗的时候,需要给一笔遣散费。其实这些人遣散之后,反而是更加有利于国企改革。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政府补贴国企的僵尸企业主要是人员处置,让僵尸企业渡过难关。但这些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方式,寻找能够持续的盈利模式,不能只靠补贴来续命,否则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但国企混改主要的对象是一些优质的企业,因为民营资本不愿参与僵尸企业。
刘胜军表示,处置僵尸企业政府要做好社会的兜底工作,比方说员工的再就业再培训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政府的资金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而不应该是面向特定的僵尸企业。
编辑: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