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光华路支行营业网点已经关门了,现在业务都并到我们这儿来了。” 2月7日,中国建设银行南京海福巷支行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这儿面积小但来办业务的人很多,如果只是取2万元以下现金就在门口自助取款机取,2万以上可以到里面取。”
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银行关闭传统营业网点的速度大大加快,2017年银监会有关终止营业网点的批复高达1426份,创近6年来的新高。也因此,业界对银行传统网点生存空间的探讨颇受关注。
1月批复105家网点终止营业
2月7日,记者前往南京市白下区石门坎100号的建设银行南京光华路支行所在地,该支行招牌上的“中国建设银行”六个字已经被剥离,只依稀可辨认出字体轮廓,大门处的卷帘门紧闭,外墙还有建行光华路支行工作时间等的指示牌,从落地窗户中可以看到内部面积较大,分上下两层,但已经遍布灰尘。
附近店主告诉记者,建行光华路支行是因为租地问题关门的,已经关了一段时间了,要办业务只能去两公里以外的海福巷支行。
资料显示,2012年6月,建行南京光华路支行获批开业,但今年1月5日,江苏证监局公告称,其去年12月28日批准建行南京光华路支行终止营业,有关业务并入中国建设银行南京海福巷支行。
建行南京海福巷支行同样位于光华路上,而从光华路支行前往海福巷支行的2公里路程中,记者发现有工商银行、紫金农商行、杭州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但大厅里办业务的客户均寥寥无几,且以老人居多。建行南京海福巷支行则因大厅面积较小看上去较“热闹”。
而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招商银行上海镇坪路小微支行近期也终止营业,网点招牌被撤,垃圾满地,玻璃门上贴有加盖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公章的文件:该小微支行柜面业务于2017年1月10日起停止对外服务(自助设备也将随后停止服务),所有零售业务将全部移至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新客站支行办理。
事实上,上述两家支行终止营业只是近年来银行关闭传统营业网点的一个缩影。
据相关媒体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银行网点关停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至2015年间,银监会官网关于银行网点的开业批复分别为1528份、1950份、2851份、3137份,同期的终止营业批复分别为72份、107份、132份、162份;2016年,开业批复数量达到3567份,但终止营业批复数量显著上升,达到869份;到了2017年,银监会发布银行网点开业的批复约2710份,同期终止营业的批复高达1426份。
而经《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今年1月初至2月7日,银监会已经批复约110家银行营业网点终止营业,其中今年1月份共批复105家,而在2017年1月份,银监会共发布了67家银行传统营业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公告,以此计算,今年1月份营业网点关停数量同比增长56.71%。
金融服务线上化
“银行网点关闭是属于银行战略性调整,目前金融服务线上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银行本身也是鼓励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2016年年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分别为92%、90.74%、97.82%、91.42%、92.49%和98.43%,均超过了90%。
赵卿认为,银行对于原先网点会进行升级改造或者重新布局,特别是一些网点数量较多的国有大行,会相应减少网点数量。
而上述统计结果也显示,2017年,银监会官网关于工商银行网点开业批复仅43份,但终止营业的批复高达301份;关于建设银行网点的开业批复为61份,但同期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120份。
本报记者统计的数据则显示,今年1月份,银监会批复终止营业的105家营业网点中,共有25家社区支行,其中民生银行有11家社区银行得到终止营业批复,包括2家唐山社区支行,邯郸、南昌和秦皇岛的社区支行各3家。
“今年1月份关营业部网点的,主要是民生银行那些当年开了很多社区银行的,现在业务都线上化了。”江苏一家上市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确实让银行物理网点优势遭到较大冲击,而物理网点已经有向轻型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线下网点如何升级?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基本只有绑定证券账户等必须面签的时候才会去营业网点,也会教家里的长辈使用银行手机APP,但长辈有的也用不来,还是会选择去营业网点办理,但是营业网点办理业务体验差、耗时长也是大家的共鸣。
“银行网点对于银行来说,是重要的成本支出,实际上银行将低效网点裁撤,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收入比。”赵卿认为,但是银行网点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很多业务还是需要面签和线下办理,同时,很多银行网点目前更多的是在升级改造,向智能化网点转变,原先的柜员也在向营销转型。
据悉,多家银行已经在近年来推出智慧柜台,让网点转型智能化,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智慧银行。
如去年12月31日,南京银行的智慧银行就在鼓楼百子亭支行开业,在网点功能方面,实现了从传统网点的“业务办理场所”向“金融生活体验场所”的转型,综合应用人脸识别、数字多媒体等技术打造智慧生活体验空间,包括儿童金融游戏体验、场景化社交互动体验以及广泛整合南京银行生活类、权益类、公私联动类资源汇集而成的“生活+金融”生态圈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