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两会报道
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草案显示,2018年的主要收支政策首先便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合计投入将达到14965.95亿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
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标本兼治、梳堵结合、循序渐进,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先支持地方在建项目平稳建设,2018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比2017年增加5500亿元。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处置隐形债务存量,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债务人、债权人依法合理分担风险。
精准脱贫攻坚战: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060.95亿元
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多渠道筹措资金,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060.95亿元,比2017年增加200亿元,增长23.2%,增量重点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教育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中央基建投资等资金渠道向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用途,加快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合计405亿元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合计405亿元,比2017年增加64.65亿元,增长19%,投入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支持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开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激励政策,支持中西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支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示范,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维护,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支持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支持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