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省 两会报道
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我也了解到,这个战略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广大农民更是欢欣鼓舞,深得民心。中央提出乡村战略20个字、5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非常鲜明具体、瞄准了小康的短板。我以为,这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在农村的具体体现。”会上,韩长赋说。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很重要。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顶层设计。”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发改委的记者会中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就是依据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要求,把重要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开好局、起好头。
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乡村振兴成为两会代表的热议话题。
“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迫不及待地说。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沈昌健最为关心的依然是农民的利益,对于农村的发展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了农民更多的机会,包含了农村的教育工作、养老保险、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
同时,沈昌健认为,要解决农民脱贫问题,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让广大的老百姓在种植业上增收,政府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农民营造一个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适当减少税收。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袁延文也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他提出要制定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明确农民增收目标和任务,做活土地文章,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将农民增收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对于农村脱贫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尚朝阳则建议,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对贫困地区发展行之有效的责任、投入、政策、人才、定点帮扶机制总结提升固化形成制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
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天柱县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袁昌选对乡村振兴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乡村振兴要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他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贵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解决“钱、地、人”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还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
3月7日上午,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首先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预算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其次,财政支农资金要体现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还将在农村的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投入,从而提高农民群众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监管,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让人民群众对资金如何使用、使用的效果心中有数,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胡静林说。
如何解决“钱”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方中华也认为,财政优先保障很重要。他建议国家、政府要出台促进村集体收入的具体举措,公共财政应该向农村倾斜,这是很重要的。
全国政协委员夏涛建议,把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到农村发展中去,像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休闲产业,就更加拓展了发展空间,农民致富的渠道就更多了。好的政策加上新的产业,“钱”的问题解决了。
不过,要想发展农业生产,还必须解决“地”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加强农村土地置换的顶层设计,通过土地整理,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增添公共基础设施提供条件。零散不均的集体建设用地,现在发挥不了作用,能置换,能统筹,一二三产能融合,农民就增收了。
而全国人大代表孙军提出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人才振兴是关键。他建议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农村人才瓶颈的问题。多部门联动,使有志于从事农业的大学生、农科人员或返乡农民工去孵化成农业产业链上的一个经营者、企业主。
同样,全国人大代表李勤建议,实现乡村振兴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在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出台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回乡当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