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310220841WPvBu7kvsT.jpg

许家印:产业扶贫非常重要,尤其是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

金微 2018-3-10 22:03:59

本报记者 金微 两会报道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答记者问,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扶贫一定要抓住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这个扶贫的“牛鼻子”,产业扶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更为重要。他还表示,民营企业解决更多就业上交更多税收就是最大的民生。

作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脱贫的范例,恒大对口帮扶的是贵州毕节市。许家印说,企业参与扶贫,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要派出一支懂管理、懂技术、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扶贫队伍,必须和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做好帮扶工作。

许家印说,扶贫一定要抓住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这个扶贫的“牛鼻子”。“产业扶贫非常重要,尤其是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更为重要。”

“我们在毕节十个县区根据它们的独特的生态和气候条件,打造了中国的西南部两大基地,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许家印说,像在蔬菜基地方面,我们建设了15万栋大棚,100多万亩蔬菜瓜果大田基地,以及配套的育苗中心,引进来上下游企业79家,来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许家印对于这些农业数据如数家珍,他介绍,现在一个大棚快的蔬菜40天就可以生产一茬菜,刨去冬天一年可以生产6茬,一个大棚一年可以增加收入8000到1万块钱,可以解决两个人的脱贫。“我们在十个县区打造建设了15万个大棚,这就形成我们国家在西南地区一个大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在谈到肉牛养殖基地时,许家印介绍,我们在十个县区里建设了1000个养牛场,引进了15万头安格斯种牛、200万只冻精改造了当地100多万头的土牛,养一头牛大概一年可以增收4000多元,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脱贫。

“当然我们除了打造这两大农业产业基地之外,还有其他的产业扶贫,比如在经果林方面我们建造了10几万亩油牡丹;在中草药产业方面我们建设了十几万亩丹参、天麻等产业,包括旅游产业方面也做了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其他产业也配置了很多,这都是因地制宜地配置了这些产业。”

除了产业扶贫,恒大还积极开展移民搬迁扶贫。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一部分,很多老百姓住在深山老林里,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房子不遮风不挡雨,从山里走出来要几个小时,孩子们上学要跑很远的地方。

许家印说,像这种情况不搬出来是无法脱贫的,所以我们就在十县山区建设了50个新农村和9个移民搬迁社区和一个古镇,来解决4.2万贫困户18.4万人的移民搬迁,移民搬迁出来后每一户平均给他都配了两个以上的产业,这样才能保证他搬得出来,能够稳得住,能够实现持续的脱贫。“现在我们50个新农村已经全部建设完毕,搬迁完毕,到今年年底我们可以把18.4万人的移民搬迁工作全部搬迁完毕。”

此外,就业扶贫来得也快,往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许家印说,我们为8万多人的贫困劳动力进行了职业技术培训,解决了4.3万人在当地产业就地就业和异地就业。“4.3万人的年平均收入是在4.2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就业了,就解决了一家人的脱贫工作。”

当然扶贫不仅仅是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还包括其他的教育扶贫,我们建了几十座学校,有医院、有老人院、有儿童福利院、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还有其他扶贫的方式。

许家印说,目前我们国家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有8万个贫困村,有2500多万民营企业,“如果每300家企业当中有一个企业去帮一个村,那么就可以实现村村有企业帮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帮扶的力量,就可以为实现我们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所有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要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我们民营企业的力量。”

在回答“民营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提问时,许家印说,民营企业依法依规、专心专注、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企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更多的就业,上交更多的税收,这就是最大的民生。

“民营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实际上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截止到去年底,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超过了60%,就业占比超过了80%,税收占比超过了50%,我们国家从1984年成立第一家民营企业开始到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2500多万家,短短的三十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许家印说,十八大以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壮大,像阿里、腾讯、苏宁、华为等等,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党的非常好的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相信民营企业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大,发展得更强,为改善民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金微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