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报道
银行不良率堪称经济的“温度计”,经济复苏企稳则不良率会下降,现在从银行的不良率来看,企业经营状态又如何呢?
3月14日,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分析了银行不良率以及背后原因后发布报告称,目前在经济走弱与否及节奏市场上还有争议,但普遍认同的一点是,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现在都有着马太效应,中小企业面临经营环境压力。
马太效应显现
李奇霖选择了300多家有代表性的银行进行不良率分析,大行选择了32家银行作为代表,包括四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大部分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的城商农商行;中小行则选取了302家在外汇交易中心报备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披露了近三年不良贷款率的农商城商行。
其发现银行不良率的变化现象为,一从绝对值看,大行不良贷款率基本在1.8%以下,而中小行分布广泛,在1.8%以下的银行数量占比偏低,仅有40%;在2.5%以上高位区间的银行占比偏高,达到了26%。二从变化趋势与幅度看,大行基本呈下降趋势,增长并不多;中小行下降与上升基本五五开,且有13%的中小行增幅较大,超过了0.5%。
银行业整体不良率情况又如何呢?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认为,银行业不良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维持在1.74%,随着大中型企业盈利状况好转,行业不良处于改善周期中。
银行业整体不良率维持1.74%相当一段时间,大企业盈利状态好转,大银行不良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那么中小银行相对来说还是上升趋势。这也印证了李奇霖对银行业不良率的分析结果。
之所以造成大银行、中小银行不良率的两极分化现象,李奇霖认为在于经济出现了“马太效应”,即大企业变得“强者更强”,中小企业则显现“弱者更弱”。
大银行大部分对应的是大企业贷款,而中小银行对应的是中小企业贷款,中小银行不良率还在上升,证明中小企业的经营及盈利状态存在压力。
在其看来,中小企业上游原材料成本飙升,中下游缺乏技术溢价及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面对高成本,很难对外转嫁,只能被动承受,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恶化。如果是过去,这些企业可能还有非标、债券融资来救济缓解,但现在严管非标紧信用,严管影子银行挤信用债配置泡沫,这些企业要再融资,困难重重。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难、成本高等多重经营困境,历年都是两会关注的话题。如何为中小企业减负?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今年财税政策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是今年减税的重点。
加速处置不良“时点”
中小企业困局如何突破,中小银行不良又如何改善?
“无论是经济内部的分化,还是严监管的趋势,在未来若干年时间内都很难看到改变,不良的结构性分化也会一直存在,并不断拉大。未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累积显现,大行的不良改善状况也会停止,金融机构整体的不良规模将加速上行。 ”李奇霖认为当下加速处置不良资产成为重点。
由于我国自身经济周期使然,经济增速从两位数的高增长步入了个位数的中速增长,经济增长L型会存在比较长的时间,那么企业的经营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会感觉明显,大周期与竞争使然,未来压力感仍存。
同时银行的不良在此过程中日益累积,掐准经济企稳的时点加快处置尤其重要。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下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并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来执行。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该通知的真正目的在于督促商业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进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不良生成而不处置的话拨贷比容易达标,但不良贷款规模的积累又使得拨备覆盖率达标的压力很大,银行只好使出浑身解数左右腾挪,所以该通知一个显而易见的意图,在于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认定,同时加快不良的处置,进而提高银行业绩披露的质量。
李奇霖也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对不良贷款及时进行处理,处置方式可分为表内消化处理和出表处理两种,表内处理的主要手段是核销、并购基金等;出表处理的主要手段有通道、不良资产基金、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