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323165413wvy34ArS6M.jpg

质量问题成痼疾 车企三月变“年关”

翟亚男 2018-3-23 16:48:54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其召回规模也迅速激增至全球第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撑起了全球车市半边天,这里也成为了这一新生事物的试验场。

在过去一年,传统汽车市场召回同比增长77%,召回规模仅次于美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程焦虑”、电量虚标等问题成为致命伤。中国车市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不管怎么变,造好车永远是车企的根本。

燃油车召回激增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共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在2016年突破1000万辆的基础上,增加77%,再创新高。2017年一年间,质检总局开展的缺陷调查工作总共引发汽车召回行动58次,召回缺陷汽车1358万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数量近70%,而仅仅由于高田气囊事件缺陷调查影响的召回数量就有987万辆,占全部汽车召回数量的49.2%。自2004年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以来,全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548次,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

从召回规模看,去年我国召回总量远超德国、英国、日本等汽车市场发达国家,召回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位,当然这与我国是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因素有关。其中,进口汽车召回145次,涉及车辆181.06辆,约占2017年召回总数量的9%;国产汽车召回106次,涉及车辆1823.74辆,约占2017年召回总数量的91%。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召回23次,涉及车辆1479700辆,约占2017年召回总数量的7%;合资品牌汽车召回83次,涉及车辆16757738辆,约占2017年召回总数量的84%,其中全年德系品牌召回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品牌,德系共召回车辆达到1097.9万辆,占召回总量的54.76%。

在这些召回的汽车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气囊、机油增多、发动机、变速箱等种种缺陷。其中,车企因气囊问题召回汽车的数量排在首位。与2016年一样,2017年由于气囊和安全带问题而引发的召回数量仍然最多,共计80次成为重灾区,涉及1063.8万辆,分别占2017年召回总次数和数量的32%和53%,原因还是由于高田气囊事件和由其引发的安全气囊危机。受此影响,近两年国内由于气囊安全问题导致的召回总数激增。其次是发动机,共召回45次,涉及409.56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0.4%;第三是转向系统总成,涉及车辆175.7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8.8%;第四是电气设备总成,涉及车辆165.5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8.3%;第五是车身总成,涉及车辆80.5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4%。

此外,去年的召回里,单次大规模召回活动频繁。从历年召回统计数据看,在召回数量排前10名的召回活动中,有6次是在2017年实施的,其中1次超过200万辆、3次超过100万辆,并且部分大规模召回活动是由同一问题引发,汽车产品缺陷问题逐渐呈现多品牌、跨区域、集中化的趋势。

目前全球召回同步正走向常态化,在去年实施的251次缺陷汽车召回活动当中,有58%是全球召回,显示了在我国法规完善以及消费者日益强烈的权益保护意识下,制造商积极配合,以确保全球召回活动在中国市场同步发布及同期实施。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体系,推动机动车排放缺陷召回制度出台实施,努力将召回从安全召回、整车召回扩展至环保召回、零部件召回。”

新能源车问题凸显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2.9万辆,同比增长76%。随着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增多和逐渐普及,由此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日益显现。

据缺陷汽车产品信息和车主质量投诉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显示,2017年该网站新能源车辆收到的投诉量约330个,截止到2018年3月15日,投诉量已经有142个。而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电机故障、续航里程以及售后服务。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至今,“里程焦虑”依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投诉问题中,电量虚标导致里程不足、无法充电等投诉“重灾区”;其次是电机问题导致的车辆无法启动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

“在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下,出现的问题如同汽油车一样,这都是正常的。”汽车行业评论员颜景辉表示,“新能源市场目前还处于培育阶段,尽管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的提升速度出乎意料,但实质性的突破还是在探索中,这也就导致投诉量的增加。相比燃油车市场,新能源市场在专注技术等方面提升的同时,应该更加注意服务力的打造,这对新能源市场的培育以及发展都非常重要。”

目前来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起步,关于行业痛点,除了产品本身存在的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外,包括处理投诉、售后服务等其他环节也存在较大短板。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近年来的国内资本运作,造车新势力也层出不穷,这些企业靠外来投资获得第一桶金,有些依靠传统车企的技术背景,产品在行业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但有些也难敌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在激烈的竞争中折戟沉沙。消费者在购买了这些企业生产的电动车之后,一旦遭遇产品退市,甚至面临车企破产倒闭的时候,消费权益自然就没有了保障,更不用提售后、维修等细节。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从行业监管角度来看,尽管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以及运营层面推出了多项政策指引,但在售后服务领域,还未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把眼光从前端市场转向后端市场。到底怎样向‘后’看,就看政府政策及相关企业怎么‘预’和‘立’了。”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表示。

2017年汽车销量虽然增幅不大,但消费者投诉量却大幅攀升。这既说明中国汽车消费维权环境仍然不容乐观,又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和自身权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播和维权渠道的多样化已经成为消费者手中的利器,不管主动与被动,车企面对问题已无从逃避。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