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张智 杨仕省 雄安报道
早春三月,位于雄安新区的容城县,去年种下的玉兰花正在盛开,远远的就能闻见一股芳香,还有很多桃树、银杏树、车厘子等也在旺盛地生长。
3月28日,河北雄县小营镇,路边停满了一辆辆的卡车,车上装载的都是绿油油的树苗。公路旁边的田地里,黄色的挖掘机不停地用铲子平整着土地,远处已经平整好的土地上,身穿黄马甲的造林员则正在埋头种着树。
一位造林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都是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被当地政府组织来这里种树,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每棵树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的牌子,其中包含施工单位、种苗公司等信息,只要扫一扫,所有信息就一目了然。
“如果种下去的树木3年之内未能成活,那么相关的种苗公司就要进行免费的更新维护,更换新的树种。”他说。
这些绿植,都是雄安新区去年先期开展的“千年秀林”工程的一部分。根据雄安新区管委会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的材料,新区去年的造林总面积达到了9934.6亩,以常绿、长寿、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
森林覆盖率将达40%
绿化先行,体现在雄安新区的第一次招标就涉及造林项目。去年10月30日,“雄安第一标”开标,其中只有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2个项目,但还是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22个省市的100多家投标人参与。
今年的10万亩苗景兼用林项目,则分为三个区域、六个标段。其中,桑德集团旗下的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京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摘得了第六标段,项目范围覆盖白沟镇南,雄县县界以南、津保高铁以北、新盖房分洪道左堤以东、高铁站广场路以西等广大地区,总造林面积近7千亩。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与其他地方的PPP项目可以谈判边界条件不同,雄安新区的造林项目基本没有谈判的空间,中标企业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这对企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标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所有中标企业的负责人赴雄安培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月23日考察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时的讲话,以及今年2月22日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时的讲话,了解雄安新区的相关政策。”文一波说。
未来,雄安新区的绿化工作还将继续加大力度。3月28日,国家发改委、林业局刚刚公布,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用于雄安新区绿化工程和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试点项目建设。其中,雄安新区绿化工程投资0.5亿元,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投资1.5亿元,此部分资金已经占比河北省防护林中央投资的近40%。
加快恢复“华北之肾”
除了绿化,雄安新区的居民还明显感觉,自己周边的环境比以前好了。
“现在村里的垃圾都归北京环卫集团管了,每天定时定点来收运,不像原来那样,塑料袋满天飞。”一位村民表示。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表示,新区设立以来,严格区域环境保护的各项行动已经开始扎实推进。例如,新区对环保部门督查发现的674个环境问题进行了严厉打击,按照“关停取缔、整治提升”的原则,新区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2098家,其中取缔关停9853家,完成整治改造2245家。
此外,还开展了纳污坑塘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一坑一档一策”。截至目前,新区三县经过细致排查、现场检查、坐标定位、取样检测等,已经治理坑塘272个。
雄安新区环境保护,重中之重则是白洋淀的治理。去年新区确定了白洋淀生态修复的三大目标,加快恢复“华北之肾”的功能。大力开展河道垃圾集中清理行动,对淀区及新区范围内8条入淀河流进行认真摸排,将垃圾位置、面积、类型等内容登记造册,并对三县沿河的所有非法排污口进行了封堵。
生态环境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尤艳馨告诉记者,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成立了由李干杰部长任组长的“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近期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去年11月13日,原环保部还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推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环保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咨询委员会。
此外,中央财政还在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了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雄安新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率先在雄安新区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优先完成新区的医院、学校等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也表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正在编制《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目前整个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专家论证,以及跟总体规划全面对接的阶段。
“通过坚守生态空间、系统保护修复、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绿色先导、打造智慧环保、创新体制机制6个方面,把新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新区,这是我们一个规划的基本情况。”王金南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