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省昌 刘春燕 北京报道
比股市分化更严重的,或许是投资股市的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2017年报披露,公募基金2017年整体实现5585.62亿元盈利,相比2016年全年1748.36亿元的亏损,成功扭亏为盈。
公募基金的盈利也给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带来丰厚收入,但漂亮的行业业绩背后也隐藏着多家巨亏的基金公司。
亏损的基金公司背后原因各异。不过2017年对于江信基金来说却并不平坦,在经历业绩断崖式下滑之后最终以亏损告一段落,更揪心的是,股东在江信基金面临业绩巨亏的险境时,却选择抛售股权,和江信基金分道扬镳。
业绩巨亏
江信基金2017年年报显示,江信基金旗下共有14只基金,其中7只亏损。江信基金全年亏损超过4600万元。
具体来看,于2014年5月29日成立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江信聚福,在2017年亏损最多,利润-0.5537亿元。2017年,江信聚福基金份额净值为0.9739元,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9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04%。
“管理人根据债券市场运行情况积极调整债券投资策略,降低了投资组合的杠杆率及久期。在严控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增加对高评级信用债的配置,在兼顾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条件下,维持适中的杠杆比例。”江信聚福在年报中表示。
实际上,江信聚福是一只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债券,2017年债券投资额为5.63亿元,比2016年的23.14亿元锐减75.67%;占该基金总资产5.93亿元的94.94%,这一比例与2016年的94.67%几乎持平(2016年总资产为24.45亿元)。
换言之,江信聚福债券投资额度锐减,源自总资产的大滑坡。不仅是总资产大幅下滑,债权投资额度下滑,与此同时,债权投资的收益也以亏损收场。江信聚福在债券投资收益方面,2016年为1947.54万元,2017年则为-9462.84万元。
记者从江信基金的官网上看到,14只基金产品中,8只产品是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4只,货币型基金2只。在基金行业从业多年的李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江信基金主要靠债券投资,但是债券因为去年被严查,可能影响了投资工作。
“债券领域去年基本属于清闲状态,最近才有几只产品发出来。但由于债券领域灰色地带比较大,最近圈子里出了不少事情。”李先生透露。
江信基金旗下的另一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江信汇福,2017年实现利润-0.2030亿元,该基金于2016年5月5日成立,由江信聚福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郑昱管理,任职期的1年又336天内回报率为-6.18%,而同期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为4.80%,在可比的97只基金中居倒数第一。
江信基金旗下另外5只亏损的基金分别是江信添福A、江信一年定开、江信祺福A、江信祺福C、江信添福C,2017年实现的利润额分别为-571万元、-398万元、-228万元、-10万元、-1万元。
人才不足?股东背弃?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江信聚福2016年度、2017年度收益率分别为1.80%、-3.98%,分别跑输同期同类基金2.00%和1.68%的平均业绩,在可比的基金中分别排名91/178、323/459。
江信聚福持仓比例前五名债券投资中,15九江银行二级持有公允价值为3892.80万元、PR城阳债为3284万元,12攀国投为 3118.50万元,PR平国资、PR连顺兴分别为3076万元、3061万元。
对于基金公司在市场中的投资踏空,李先生分析认为,基金公司的净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原因要么是主营收入减少,要么是成本上升,市场上基本情况变化不大。所以原因一定是收入减少。首先,管理规模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管理费收入少了;其次,投资业绩不好,被动管理增多,超额收益大幅度减少;再次,公募基金以外的收入项目经营不好,没有产生应有效果。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基金公司投资出现亏损,主要是对市场的把握出错,没有配置到市场真正的有优势的白马蓝筹股,去年业绩好的基金公司都是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
“江信基金有一半的基金亏损,这管理能力是有问题吧?缺少人才?”李先生提出了疑问。他表示,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是管理问题,股东战略不清影响公司经营。
公开资料显示,郑昱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曾任南昌工程学院教师,并先后在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担任高管,2014年5月29日起担任江信聚福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江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并担任江信聚福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不过,从江信基金的年报上看,郑昱的业绩一般。此前,江信基金因为人才问题早就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据报道,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1月28日,2014年5月29日成立了第一只基金产品——江信聚福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15年8月28日成立了第二只产品——江信同福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而基金经理却始终只有郑昱一人。
江信基金如今确实多了几位基金经理。据官网显示,包括谢爱红、王安良、杨淳和静鹏在内,不过这4名基金经理的任期都不是很长,短则一年出头长则两年出头。从业绩上看,并无太多亮眼之处。
2017年4月到6月间,东方财富网的江信基金股吧里,发帖讨论该基金公司的并不多,对基金经理不满的声音并不少。
但对于江信基金来说,多年来的业绩表现一般,而如今业绩再次陷入亏损旋涡,其股东的表现或更耐人寻味。2017年年初,江信基金控股股东国盛证券欲清仓江信基金30%的股份,不过,最终因受让方中江信托资格等原因未能如愿。
实际上,江信基金成立当年,一原始股东就原价甩卖所持股权。2013年5月,中炬高新(600872.SH)公告称,将转让2013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江信基金股权,转让价格与发起设立该基金时的投资一致。当时,江信集团旗下国盛证券持股比例为49%,恒生阳光集团持股31%,中炬高新持股20%。中炬高新以2000万元的价格出售这部分股权,接盘方为江西金麒麟公司。中炬高新当时公告显示,江信基金201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44.6万元,亏损869万元。
伴随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强化,继银行、证券及支付等市场相继开出大罚单后,债券市场监管力度显著增强。以债券基金为主的江信基金,其未来业绩和股东的态度,依旧值得市场关注。
从业绩上看,公募基金在2017年确实打了一个翻身仗,为基民收获了财富。不过,在2018年一季度,由于国内外市场不利因素频发,市场行情更加多变。今年一季度股市震动剧烈,上证指数年初以来下跌4.18%。如何把握未来行情和市场走向是公募基金工作的重中之重。
洞见资本副总裁张奥平认为,“资管新规”即将落地,截至2017年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1.64万亿元,剔除货基后,公募基金总规模为4.76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各类产品的标准会趋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差异化和内控管理是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核心。因此,应在不断提升专业化投研能力及风控能力下,尽力扩大业务规模,在防风险及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未来做大规模将是公募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