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504123503wWRPhDpTgm.jpg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第一人李光荣的“二进宫”

李明徽 陈岩鹏 2018-5-4 12:31:07

文/李明徽 陈岩鹏

李光荣再度被捕,低调的他不知能否再次全身而退。

精达股份4月26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事实上,精达股份在4月21日就发布公告称,李光荣因“个人原因”辞去精达股份董事职务。

早在数月之前,有关李光荣失联的消息已在坊间流传。

李光荣被批捕,意味着其成为十八大以来,保险业继原富德生命实际控制人张峻、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原人保集团总裁王银成、原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等之后又一个“落马”之人。

作为特华投资控股和华安保险的掌门人,李光荣非常低调,但他在资本市场上却极有影响力。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第一人

李光荣是将利益联动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玩到极致的国内第一人。

1963年出生的李光荣,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还是中共党员,体制内出身,曾经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财贸办科长。1998年,李光荣下海创办了特华投资控股,目前持有特华投资控股98.60%的股份。

低调的李光荣最早引起媒体注意,是在2002年。这一年,特华投资控股从华侨城集团、深圳机场集团等国企手中收购华安保险。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险业迎来一波扩容潮,李光荣的特华投资控股也选择在此时加入保险行业。

华安保险,1996年成立于深圳,与西安的永安保险、上海的天安保险、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已更名为“中华保险”)、华泰财险并列为中国五大区域性保险公司。最初有16名股东,注册资本金3亿元,其中,国企华侨城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20%。

2002年,华侨城集团领衔的大部分股东决定以每股0.58元的价格出售盈利较低的华安保险部分股权。当年7月,特华投资控股就入主华安保险达成意向。

据悉,按照当时的监管规定,收购国内保险公司10%以上股份就需要监管特批,为规避这一点,李光荣联合6家关联企业,组团收购华安保险,而特华控股将其收购比例严格控制在了10%以内,最终顺利以2.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华安保险70%股份,使得华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财险公司。

李光荣掌管华安保险之后,华安保险的发展路径也发生了变化。在2004年,华安保险开始销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一年,我国市场上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始变为“利率联动型产品”。

2004年,华安保险还在业内首创推出在银保渠道销售的理财险,短时间内卖出355个亿。这个产品比近几年网上热销的理财保险早推出9到10年。

2007年,股市不断走强,华安保险全面转向理财型业务,甚至不惜压缩常规业务。有媒体统计,从2004年7月到2007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理财型产品达到218亿元,而2008年全年更是高达130.5亿元。

借助红火的资本市场,大肆销售投资型产品,为华安保险带来了超额收益。仅2006年,华安保险投资型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平衡掉了该公司之前车险经营上的全部亏损,更出现8000万元的账面溢利,2007年的全年综合收益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2.5%。

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到来,风光无限的投资型产品给华安保险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保监会加大了对于理财型产品的管控,不再批复华安保险新的投资型产品,华安保险不得不从投资型产品回归到常规业务,此后的华安保险“光彩”不再。

2017年,华安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2亿元,同比增长12.33%,保费收入居前五的险种均显示承保亏损状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86.8%。2017年末,华安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49%,同比下降了65.48%。

特华的资金流

在入主华安保险后,2003年,李光荣就开始了对上市公司的攻城略地,令华安保险一度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精达股份、宝光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

2003年,广州特华就瞄准了精达股份(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彼时,精达股份刚刚上市满一年,而广州特华与精达股份的体量差距颇大。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广州特华2001、200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只有917.53万元和1056.8万元,净利润则仅为374.27万元和411.32万元。被收购方精达股份2001、2002年净利润分别高达1984.43万元、2076.59万元。显然,这是一起“蛇吞象”的买卖。

事实上,虽然,2003年10月,广州特华就与精达股份原大股东铜陵市国资方面达成收购意向,并支付了5000万元的首笔收购款,但一直到2004年广州特华才完成对精达股份的收购。

令媒体质疑的是其收购资金来源。工商资料显示,2002年底广州特华的注册资本还只有3800万元,但次年出面收购精达股份时,这一数据经过一次增资扩股后便突然跃升为2.1亿元。

在公司注册资本激增的同时,广州特华的财务报表上还发生着其他鲜为人知的变化。2003年公司的预付账款由上一年的0增加至5000万元,其它应付款则由上一年度的1425万元增加至4988.22万元。

据广州特华解释,上述5000万元的预付账款是收购精达股份的预付款项。而近5000万元的其它应付款中的主要部分,则被解释为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往来款项,但对于这笔款项从何而来,却只字未提。

另一项数据则显示,广州特华在完成收购前三年的累计营收只有3161万元,这一数据让近5000万元的其他应付款显得更加可疑,而具有充足现金流的华安保险则成了被怀疑的首要对象。

此后的事实说明,上述怀疑并非没有道理。

2010年8月,华安保险因深圳瑞银无法履行《还款协议》,而上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

因广州特华曾将其持有的5400万股精达股份的股票,质押给华安保险,为深圳瑞银的债务提供担保。上述股份最终被按照每股10元的偿债价格,抵偿深圳瑞银高达5.4亿元的债务总额。

有意思的是,在2003年9月签订精达股份股权转让意向书时,特华系的收购阵容中就曾出现过深圳瑞银,但在此后正式公布的收购方案中,本欲收购精达股份28%股权的瑞银投资却悄然退出。

不了了之的拘捕

值得注意的是,李光荣并非第一次惹官司。早在2002年8月,正在李光荣等待监管部门批准其出任华安保险董事长的期间,就曾因涉嫌参与犯罪案件,被长沙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逮捕。此前有媒体报道,长沙公安局的资料表明,李光荣有参与非法侵占长沙维康公司全部资产和技术的重大嫌疑。长沙市公安局专案组多次赴广州等地调查取证,其基本结论是:广州特华是通过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而成立的非法公司,所谓的法定代表人李光荣涉嫌伪造增值税发票。

据广州工商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广州穗东会计师事务所对广州特华的注册资金提供验资报告,称“本所接受委托,对贵公司截止1998年1月21日止的实收资本及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验。贵公司申请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根据本所的审验,贵公司已收到其股东投入的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其中以货币投资100万元,以实物投资900万元。”而正好是这900万元的实物资产,被有关部门证明为“虚假出资”。当时作为证实900万元实物资产的,是9份广州特华向广州市穗鹏贸易发展公司购买价值900万实物的广东省增值税发票。

自2000年5月以来,湖南省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朱立民、肖炎熙、夏谋等一直在调查李光荣涉嫌金融犯罪案。2001年7月5日,长沙市公安局称广州特华“非法兼并长沙衡器二厂,由于种种原因,犯罪未能得逞。类似于不法港商麦炳瑜诈骗长沙船舶厂上亿元国有资产案应引起国有企业高度警惕”。

据朱立民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光荣任中国银行湖南省信托咨询公司证券部经理期间,造成该部门7800万元资金无法收回。

2002年8月20日,长沙市一名人大委员看到有关李光荣收购华安保险公司的报道,判断其近期一定在深圳停留,立即将此报至国家安全局,8月28日,李光荣在深圳被拘押。

当年有报道称:总部设在深圳的华安保险公司今年7月份宣告易主,原来的主要股东将所持的70%股份,出售给民营企业——北京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由特华董事长李光荣,取代原董事长惠小兵,出任华安保险公司董事长。该方案随即报送保监会。但是正当保监会还没有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时,事情在2002年8月28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李光荣因涉嫌参与犯罪案件,被长沙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逮捕,保监会的审批进程因此停止。

2002年11月25日上午十点,华安保险公司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及股东代表参会。持有特华4%股份的方胜平被选为董事长。

不过,到当年11月中旬,李光荣就重获自由,有关方面也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后来,2004年,其才正式获批出任华安保险董事长。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