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最大的原料供应商新西兰奶业巨头恒天然于近日宣布提高收奶价。
5月31日,《华夏时报》从恒天然官方采访了解到,恒天然将其2017/2018财年的原奶收购价预期价格提升了0.2新西兰元,至每公斤乳固体6.75新西兰元。那么,未来除了影响恒天然自身业绩以外,业内也在担心此举是否会在全球市场上能否引起蝴蝶效应?
对于恒天然提高收奶价格的背景,恒天然集团主席John Wilson表示,集团强势的原奶收购价格反映出全球供需形势将继续对奶农们有利。进入产奶季以来,全球乳制品价格有所攀升。由于来自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需求不断增长,全脂奶粉的价格表现尤为强劲。
“集团在新西兰的预期收奶量已增至15亿公斤固体乳,比我们中期报告的14.8亿公斤固体乳有所提升,这是由于在经历了艰难的春夏季后,牧场状况在三四月份得到了改善。”Wilson说道。
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天然提高原奶收购价格最主要的原因是恒天然整个需求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包括大包粉、奶酪、乳清等终端产品销售较好,其次,前段时间恒天然奶价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此番涨价是在下降基础上有所提升。再次,国内乳企这半年忙着处理库存,中国市场的这一变化对恒天然提价多少也有影响。
而恒天然提高收奶价格造成的成本压力不得不使得恒天然调整集团业绩预期。报告显示,恒天然集团将预期每股正常收益下调至0.25–0.3新西兰元之间,将集团预期全年股息下调至每股0.15-0.2新西兰元。
“公司调整后的盈利预期对我们的股东和基金持有人而言不尽如人意。预期对奶农的总现金支出增至每公斤固体乳6.90-6.95新西兰元,这是近十年中第三高的支出。” Wilson Wilson感慨。
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表示,这一原奶收购价的增长加剧了对盈利的挑战。“投入成本的增加要得以转嫁总是存在天然的滞后。但这次年内的涨价速度快、时间晚,使得这些增加的成本难以转嫁到我们本财年的销售额中。此外,低脂配方产品的持续需求、大中华区餐饮市场的持续竞争以及部分亚洲市场的进一步限制都制约了我们转嫁成本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这个时间点的销售利润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地达到最初的盈利预测。”
随着乳业的国际化深化,国内奶价和国际奶价的联动性明显增强,2015年、2016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乳业经历了奶价的异常低迷。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奶价有所回暖,但仍不明显。
恒天然提价背后是国际奶价的回暖,宋亮坦言,目前全球乳制品价格略有回暖,整体宽松平衡。未来半年国际奶价整体还是以宽松平衡为主,价格小幅微涨,但欧盟奶价仍处在下行周期。
而目前国内奶价和国际奶价的联动性增长,尤其原奶市场直接联动。也正是由于国际奶价比国内奶价低使得国际奶价对国内奶价有向下拉动作用。那恒天然提高收奶价格能否影响到国内的奶价?
业内认为,虽然国际国内奶价联动性很强,但影响国内奶价的因素很多,不会因恒天然一家企业提高收奶价格而发生大的变化。恒天然供应中国市场产品的价格受到三个方面影响,一是大包粉价格取决于国际期货拍卖要求和新西兰奶粉期货拍卖要求;二是取决于国内龙头企业价格;三是取决于供应方的需求变化。和原料市场价格提高关系不大。
不过目前,国内奶价确实出现上行趋势,实际上从2018年开春以来就有所回暖。目前大牧场的收奶价位3.5元-3.8元/公斤,小牧场的收奶价格在3元-3.5元/公斤。而对比2017年上半年,大型牧场的收奶价格在3元/公斤至3.8元/公斤,中小牧场收奶价格为2元/公斤至2.5元/公斤。
“但未来国内奶价提升的规模不会太大,奶荒也远没有到来。因为一方面目前低温巴氏奶的规模仍旧很小,二是按照国务院的文件,复原乳在国内可以使用,只要做出标识即可,目前国内终端市场对复原乳也没有强烈反对。”宋亮如是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