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一股股红褐色的水从灌溉井中抽出,沿着水渠流向绿油油的麦田……春耕时节,一则河北宁晋“红水浇地”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同时也揭开了地下水污染的冰山一角。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地下水环境中,5100个水质监测点位里较差级和极差级点位分别占51.8%和14.8%,总体来看地下水水质仍然较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王业耀表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方式污染,浅层地下水容易受农业面源和地表水污染的影响,还有部分地下水监测点水质受地质等天然背景值影响,总硬度、铁、锰等指标容易超标。
除了水质问题,地下水过去还存在监测不统一,“数据打架”等问题。按照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未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将统一负责全国包括地下水水质在内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
三部门“数据打架”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黄成德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发现了污染问题却不知道应该找谁投诉。
“例如,发现村民的井水污染,以为要找环保部,但环保部说他们只管工业和餐饮排放,地下水归国土部门管。找到国土部,他们又说井水虽然属于地下水,但人饮用的井水检测则归卫生防疫部门。”他说,“所以,水污染防治一向有‘九龙治水’之说。”
事实上,他的理解还有一些误差。王业耀表示,按照本次机构改革前的职责分工,原环保部主要负责饮用水源地中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原国土部和水利部则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
“国土部门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以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水利部门则以流域为单元,地下水监测井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重点区域,监测对象以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的浅层地下水为主。”他表示,而环保部门,重点则针对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开展水质监测。
这样的说法似乎比较专业,但普通公众很难区别三者的分工。不过,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无论哪个部门,在地下水监测评价时都是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但监测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打井,取地下的水,点位布局要有代表性。同时又要统一监测标准和技术方法,明确测试对象和目的,确定监测地下水饮用水源,还是不同层面地下水。因此,目的不同,监测要求也不一样。”刘志全表示。
从三部门的监测结果来看,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各部门数据略有区别。水利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地下水测站中水质优良、良好及较好的比例较2016年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中水质达标比例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国土部门的监测结果则显示,2017年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的比例同比降低6.5个百分点,不过,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土部门的监测点位从2016年的6124个减少到2017年的5100个所致。
生态环境部将统一负责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将统一负责全国包括地下水水质在内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
“这是第一次提出来由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按照我的理解,生态环境监测要实现‘三个统一、一个加强’。”刘志全说,“一是统一生态环境监测的规划布局和网络建设,建成一张互联互通的网;二是统一生态环境标准规范形成一套标准体系;三是统一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发布,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一个声音。一个加强则是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据了解,环境部目前已成立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制定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和“先转隶、再三定”的步骤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动相关职责及机构和人员编制划转事宜。
“现在这项工作正在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有条不紊地推进,已经有相关部委的司局转到了生态环境部办公,如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司、南水北调办的水保司等。”刘志全说,下一步正在等待中央“三定”方案,从而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具体到地下水监测方面,刘志全表示,未来环境部将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需求,进一步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布局,构建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按照统一的监测和评价技术规范,统一组织开展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统一发布信息,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支撑。。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