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货币政策进入微调期,存贷基准利率之“锚”怎么抛?

邵宇 2018-6-5 11:56:28

邵宇

结合金融市场短期利率波动、信用债利差和近期信用违约集中爆发等情况来看,当前流动性状况整体偏紧。央行此次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既有盘活存量债券流动性,防范信用风险事件爆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有一点定向注入流动性的意思。中国房地产市场对流动性的“磁铁效应”造就了中国式的金融周期,也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往往难以实现预先设定的政策目标。

资管新规成关键因素

资管新规4月底正式落地,虽然延长了缓冲期,但在产品续发、资金池等方面都做了严格限制,未来一段时间内,资管新规仍将是影响流动性状况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6月开始,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将会吸引部分国际机构资金配置A股票。除此之外,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宣布了11条明确的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有6条将在6月30日前落地,剩下的5条在年底落地。这些措施都会加大国内金融市场波动的弹性。

长期来看,随着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受到国际因素影响会趋于明显。2018年是美联储加息与缩表“双收缩”的元年,5月美国非农数据好于预期,会进一步坚定美国收缩流动性的信心。欧洲方面,虽然去年3季度经济明显复苏,但今年以来仍显疲乏。但长期来说,欧洲可能会叠加美国,启动更大范围的缩表进程,对国内的流动性状况和利率都会施加压力。国内方面,在去杠杆进入下半场的当下,更易触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顶层设计如何平衡稳增长、强监管与防范金融风险,是影响流动性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货币政策调控回归常态的背景下,流动性调控也是个不断试错与修正的过程。因为没有人知道触发风险的那道红线在哪里。

4月18号央行降低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所释放的万亿流动性,主要是对冲到期的MLF,剩下的约4000亿净投放。降准传统的含义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提升总需求。但在去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降准的更重要功能在于发挥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着MLF等结构性工具在6、10、11月集中到期,不排除进一步降准对冲的可能。

未来受组合因素牵扯

影响中国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内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原有基调,还要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和金融开放。降准的作用是通过加大货币乘数来进行流动性对冲,有助于流动性调节回归常态。MLF的作用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者收缩,来提供流动性到期的续作,再加上精准投放。货币宽松与否最终要看这两个因素的油门离合器配合程度,降准是油门,回收MLF则是收缩基础货币。如果最终结果是广义货币M2增速超过名义GDP增速,则货币在加速投放经济在加杠杆,反之则是在去杠杆。需要指出的是,去杠杆过程中,风险暴露阵痛难免,希望决策当局可以保持定力,当然可以适当精准微调打些政策补丁。

此外现在市场也比较关心央行是否会加息。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来看,它创下了2017年以来新低的70个bp,最高峰为150bp,已经腰斩。所以,加息的压力是有的。利差收窄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加息。从2017年3季度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基本处于水平状况,但美国国债收益率一直上行。

但利率实际上是个非常复杂的经济与金融问题,要谈加息问题,也要明确区分加的是什么利息,还要分短期与长期。就国内而言,如果说的是金融市场的短端利率,2017年年初到2017年3季度一直处于“加息”状态,此后反而呈现波动下行状态。所以当市场一直中国央行是否会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时候,实际上金融市场已经提前反应了。但现在,空间已经被挤压了,所以未来向上的压力会更大。

如果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一个方面,调整它的意义不像以前那样大了,因为现在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已经全部放开了,银行可以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灵活调整。反而,如果央行主动调整基准利率,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反而可能触发风险。所以,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个“锚”,调整起来应该会比较谨慎。(作者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主编商灏 编辑严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