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全文12827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作战部署终于出台了。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全面部署和方案。
参与《意见》起草的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专员徐必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意见》于2017年7月正式开始起草,曾经五次集中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几十易其稿,期间又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做了相应修改,最终于6月16日正式发布。
《意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文共分十章,前四章分别是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等。中间部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内容,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最后规定了几个保障措施,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出了问题首先问责书记省长”
过去几十年,中国生态环境没能保护好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只追究环保部门的责任,而没有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
与以往其他文件不同,这次的《意见》没有把“党的领导”放在最后,而是放在了比较靠前的第三章,凸显了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考核问责、终身追责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大仗、硬仗、苦仗,因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意见》将此独立成章,浓墨重彩,也是为了体现中央的态度和决心。”徐必久说。
《意见》要求,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以前也说党政同责,但现在的要求更加明确,就是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以及省长、市长、县长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质量负总责。”徐必久说,“以后生态环境出了问题,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没有完成的,首先问责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以及省长、市长、县长,这是跟以往要求不一样的。”
《意见》还明确,要抓紧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
“要把责任清单明确下来,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谁的事情谁干,谁的孩子谁抱,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的部门也要按照职责清单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徐必久说。
打好气水土三大保卫战
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及七大标志性战役,即: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三大保卫战提出的目标是和老百姓感观直接相连的,也是老百姓所迫切希望得到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亲民爱民的思想。”徐必久说,“例如,大气方面的目标是‘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水体方面是‘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土壤方面则是‘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其中,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这方面,6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建议稿,将于近期印发。
“目标上,要实现‘4个明显’: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徐必久说,“任务措施看,要做到‘4个优化’: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
打好碧水保卫战,则要深入实施“水十条”,保障饮水安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攻坚目标上,强调要保好水、治差水,好水是指饮水水源地和良好湖泊,差水则是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要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守住水环境质量底线。”徐必久说,“攻坚措施上,则强调减排和扩容两手发力,一手抓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染源,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手抓生态环境治理,扩大水体纳污和自净能力。”
推进净土保卫战,重点则是管控,要全面落实“土十条”,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风险。
“特别是要关注三点,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尤其是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要有更高的要求;二是全力禁止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走私,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三是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境转移、倾倒等问题。”徐必久说。
“该花的钱不能省”
徐必久表示,《意见》的第五章“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九章“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和第十章“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主要是夯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支撑。
“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从根本上解决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要远近结合,既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统筹兼顾、源头预防。”徐必久说。
首先,源头预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污染物排放在源头上大幅减少,生态环境才能明显好转。
“例如,要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徐必久说。
其次,要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是密不可分的,打一个通俗的比方,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污染防治是分子,环境质量就是商。分母做大,增加容量。分子做小,减少排放。环境质量才能好上去。”徐必久说。
最后,还要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监管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法治体系、能力保障体系和社会行动体系。
“其中,生态环境保经济政策体系是重中之重,因为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不能省。早投入,早见效。大投入,大见效。”徐必久说。
这方面,要“两条腿走路”,既发挥好公共财政的作用,同时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资金投入要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同时还要撬动更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这次意见对价格、财税、投资政策等都有新的要求,提出要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落实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政策,研究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比照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出台“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等。”徐必久说。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