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寰球汽车集团主办、V讯网承办的“燃·力量”汽车动力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汽车动力发展趋势高峰论坛邀请了众多行业领导、媒体专家、企业代表一起深入探讨了未来汽车动力发展大趋势,重审与解构汽车动力的演进之美和技术高点。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致辞中指出: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汽车动力如何应对排放及燃油消耗的限制?动力产品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如何提升?如何进一步挖掘混合动力、涡轮增压、自然吸气和三缸机发展的潜力成为了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如今中国的汽车产业出现一味的追求新能源,不重视传统动力的现象,这对中国汽车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损伤,是中国汽车技术与世界汽车发展技术脱节的表现。运动式的思维、浮躁的心态会毁了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应遵循市场规律,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中国汽车应该做到传统的动力升级、发展混动技术最终达到替代能源技术成熟;中国汽车要实现由大变强的伟大目标必须做好转型升级两篇文章,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转型。
中国内燃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指出,内燃机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所有移动机械的主导动力。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汽车内燃机仍然占重要的支配地位。如今内燃机技术的首要发展目标就是提升内燃机的热效率。同时他指出,中国的内燃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发展思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变革期,汽车产业在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这给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的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中国正制定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标准,这要求中国汽车必须在节能排放上做到全面优化,而不只是单纯的在使用端节能。他认为汽车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跟能耗紧密相关。
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副主任帅石金指出,内燃机与电机混合作为动力可以优势互补,未来传统动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满足未来严格法规的主流技术路线。
天津大学教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从汽车动力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对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进行分析。他指出,未来在动力系统中,三缸机的发展将是不可忽视的汽车动力代表路线之一。
J.D. POWER中国区副总裁梅松林表示,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小排量发动机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可见,目前在新能源车还没真正成为市场主流的情况下,为三缸机等其它技术路线的汽车动力提供了发展空间。
吉利汽车集团动力总成研究院副院长赵福成认为,未来内燃机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但电气化程度也将逐渐加深,对此趋势领克汽车进行了全方位从微混到强混的技术储备,应用了模块化、平台化、零部件通用化率达90%的Drive-E系列基础机型及变型机,其中GEP3 1.5TD通过13项先进技术及12项NVH优化方案,使三缸机达到甚至超过了四缸机水平。
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驱动系统部执行副总监尹建民指出,目前上汽通用坚持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并头发展,两头腿走路战略。发动机从六缸到四缸,从四缸到三缸,技术的驱动和挑战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变化的是更大的研发投入,更多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更深入的整车系统匹配。对于目前中国市场1.0-1.5L的主流排量,基于单缸效率最优策略,选择三缸机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三缸机比四缸机还有很多的优势,如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没有四缸机固有的排气干扰,涡轮迟滞小,有更好的低速扭矩等,特别是三缸机在结构上具备摩擦功优势。
马自达中国副总裁、研发中心长高松 仁从马自达未来的战略进行说明。马自达认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效应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汽车发动机方面,EV和内燃机都是一种必要路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燃机所使用的液体燃料体积能耗密度最高,续航里程最长,最适合作为汽车燃料。
沃尔沃汽车上海研发中心整车动力系统经理宋乐平在全面介绍Drive-E系列基础机型及变型机技术优势的同时,表示2019年以后沃尔沃所有新车将率先实现全方位的电气化。
在嘉宾发言后的互动沙龙环节中,清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伯明翰大学教授徐宏明,丰田中国市场营销公关部部长牛煜,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驱动系统部执行副总监尹建民,沃尔沃汽车亚太区研发中心整车驱动动力系统主任工程师李博,吉利汽车集团动力总成GVEP平台设计模块部长兼VEP4项目组组长张贵强共同探讨了在节能环保大背景下,汽车动力不同技术路径的发展现状与现实意义。
通过本次论坛,从与会嘉宾、车企领导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发展新能源动力的同时不能放弃传统动力的发展。在政策、市场、技术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包括近期受到关注的三缸机在内,小排量、小体积、高效率、低排放是内燃机技术转型与升级的必然趋势,是现阶段汽车动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传统汽车过渡到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环节。(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