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7月31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平安产险2017年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一项资本补充议案,为满足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的需要,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公司拟在2018年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发行资本补充债期限不超过10年,债务利率依据有关监管规定,参照市场利率确定。
平安产险去年也通过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2017年,平安产险发行总额35亿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5.10%资本补充债,当时投标倍数1.66倍。
平安产险作为中国平安保险业务的一部分,需要保持领先于同一梯队的增速,才能使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同时为集团寿险、产险、健康险、养老险等总体保费增速发力。那么,及时补充资本维持保费较高增速显得格外重要。
上半年,A股四大上市险企均已发布未经审计的半年保费增速显示,四大险企共实现原保费收入10271.8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保费增速最快,上半年实现原保费收入4079.9亿元,同比增长19.6%。
然而,平安产险上半年的增速却未在四大险企领先,依然有进一步提高增速的空间。今年上半年,太平洋产险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6.25%,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4.92%。两者在车险业务方面,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在公司总保费占比分别为71.76%、71.26%,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3.3、6.3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需要维持在行业第一梯队的竞争优势,并助力中国平安的集团保费增速领先,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资本,才能维持业务规模加快发展。”华南某产险公司高管对本报记者称。
在东吴证券保险分析师胡翔看来,财产险行业今年迈入复苏周期,其理由为,一方面是保费回暖,1——5月财产险保费增长13%,非车险为核心驱动力;二是保监会年初以来,监管压力将倒逼财产险公司强化费用管控,降低费用率、优化承保利润率;三是车险三次费改启动将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未来“赔付率提高+费用率降低”的跷跷板效应,将保证龙头公司综合成本率稳健,龙头公司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享有品牌、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同时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将冲击中小公司市场份额及利润率,部分公司将逐步退出市场,车险的集中度仍将提升。
这也是平安产险发债100亿补充资本加快发展的关键原因,抓住行业的复苏周期发力,早作准备顺势而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继续提高市占率。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