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803171717RCMq1Wau1K.jpg

制造业升级转型 李书福十年后还将战胜谁?

孙斌 于建平 2018-8-3 17:14:26

本报记者 孙斌 于建平 北京报道

7月19日,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集团,营收约358亿美元,位列300位,较去年提升162名;吉利控股营收412亿美元,位列267名,较去年提升76位。马云不敌李书福?万物互联的线上线下商业变现居然被制造业直道超越?

这是令李书福的制造业兄弟群情振奋的消息,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去年刚迈过2901.54万辆关口后,越来越多的车企需要借助BAT在车联网、场景化营销、自动驾驶领域的先发优势为上市车型画龙点睛,甚至连BBA也不惜低下高贵的头颅,为了广大的市场,需要与中国互联网企业共贴标签。恰恰是这样的当口,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民营车企在海内外市场多点开花,盘活沃尔沃、入股奔驰、言传身教中国造车新势力,李书福用自己的实践影响汽车制造业的同行,遵循造车规律,理智产业升级。

吉利式鲶鱼效应

10年前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恐慌。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控股花了10年,证明自己抓住了机会。

2008年,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了战略转型构想,吉利汽车计划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2010年,吉利控股蛇吞象,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2012年,吉利控股凭借2011年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吉利控股首次进入世界500强。2012年,吉利控股救活沃尔沃。同年,吉利控股集团(含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累计销售90.5万辆,全年营业收入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11%。

此后的吉利全面开挂,从沃尔沃汽车、宝腾、路特斯、飞行汽车、戴姆勒到沃尔沃集团,随着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吉利控股有希望成为全球化的领先汽车集团。

2017年,当媒体都聚焦于“领克01”身上时,李书福和吉利控股,通过“宁波时空方程技术有限公司”,实现整合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存量核心技术资源、联合研发新技术、联合采购,进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夙愿。

这意味着,吉利控股旗下所有品牌可共享现存以及未来的全部核心技术资源,而随着平台技术逐步的应用,将协同沃尔沃、领克、吉利三个品牌的零部件采购。未来,甚至远在马来西亚的宝腾也将会被纳入这个体系。

2018年,吉利入股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动车组Wi-Fi平台建设和经营,将向旅客提供站车一体化、线上线下协同的出行服务;收购豪华车龙头企业——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在今年上海召开的“回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上,李书福表示,“当今世界经济总体是低迷的,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如果把握住这个商机,平常我们可能要干十年,现在我们可能干一天就行了。”

李书福遭遇“风口里的猪”

李书福用了10年,其自身灵活的资源组合能力与吉利控股交出的10年业绩,充分证明吉利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一条不可或缺的优秀鲶鱼,而从2016年前后开始,他与身边的制造业伙伴忽然发现,周遭忽然出现了众多借助互联网风口诞生的造车新军。

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的一份最新统计显示,当下的中国有487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但这并不是说它们都能生存下去。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电动汽车行动计划,但只有一小部分制造商可以存活并开始生产汽车。

而恰恰是在2018年,包括蔚来、威马等在内的多家造车头部新势力均委婉的表达出量产车交付需要循序渐进的看法,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先后发声,应该对传统汽车制造业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

奇点汽车首席执行官沈海寅预计,当前的中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中只有10%能够在未来5年内存活下来,而一些汽车分析师甚至认为这个数字只有1%。

2018年3月28日,在2018智能网联国际研讨会上,李书福从行业先行者、一线实操人的角度一针见血指出了汽车网联化、智联化上升通道中凸显的问题,他表示:“智能驾驶汽车不能一窝蜂,不能像计划生育政策,而是谁技术成熟谁先上。”他不希望中国市场在自动驾驶大方向上遭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他的话音未落,美国市场上特斯拉、UBER的自动驾驶车辆事故频出,中国市场上,包括蔚来、威马等企业都先后遭遇了交付难、电池技术遭受质疑等实操障碍,从“一个沙发+四个轮子”一路走到今天的李书福,恰恰最有资格评判造车梦实现的痛苦与磨难,而且也拥有足够的发言权提醒行业同仁谨言慎行。

防止技术空心化

李书福式的生存忧患意识,从中国到全球汽车制造业都可找到共鸣。7月20日,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对外表示:“受贸易战影响,全球车企正在疯抢车用芯片。”

众所周知,汽车越智能化,越需要车规级控制芯片。当中国车企们纷纷转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后,小小车载芯片市场无法迅速满足爆炸的需求。但可惜的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中国大陆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但中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欧美、日本企业垄断)。

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汽捷能总经理朱军以电池控制为例,“电池里有很多传感器,行驶时需要判断电池何时放电、何时充电,以多大功率放电或充电,并将这一信息传递至中央大脑(整车控制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放电或充电,否则,轻则引发驾乘者不满,重则出现安全问题。”

今年,美国功率二极管大厂Vishay宣布涨价,台湾MOSFET或IGBT代工厂商茂硅、汉磊、世界先进、新唐等涨价5%至10%。技术性能更好的行业巨头——英飞凌,涨幅超过其他企业。车企接受涨价,也不能迅速拿货。2018年第二季度,车企的等待周期是25周至50周。

而横向维度放眼全球汽车市场,大如丰田,当家人丰田章男当下真正在意的是全面透析中美两国政府如何处理能源结构、市场引导以及在新技术、核心知识产权领域内的竞争关系,而这种大国角力是否会导致跨国车企在研发路线、市场判断上的失准。

当下江浙地区云集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已多达上千家,仅仅是等待发改委、工信部批复的新能源造车项目就达上百家,而看似一片蓝海的市场空间中,真正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自动驾驶开发核心技术的整车和配套企业屈指可数。

而反观美方,历数类似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运维加码、福特、通用这样的巨型车企在自身运营角度上的大象转身,或是高通、英伟达这样能左右汽车网联化前景的科技巨头成色,这才是当下全球车企在研判风头导向时的关键因素。

如何看待政策愈加开放

正是因为在第一波造车浪潮中,李书福和吉利控股先一步淬炼而出,他才看到了更多的事实真相和具备了更积极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制造业开放合资股比规划,其中包括“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7月9日,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在柏林曾谈及中国政府对于扩大开放的支持力度,李总理在新闻发布厅的记者会上透露:“我们刚才见证了宝马公司和中国汽车公司合资建新的厂。他们的比例将不仅超过50%,现在是在商谈可能达到75%。中国政府持开放态度。”

市场面对总理和官方表述的猜测,不仅造成了此后华晨股价的四连跌,同时对部分依赖合资公司业绩的中资车企,都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

包括北京汽车、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等在内的汽车集团,在华晨股价应声下跌同时,一周内也纷纷呈现下行行情。相反,吉利汽车这样对合资业绩依赖不强的上市车企,股价同期反而出现上涨。

即使面对开放新政,吉利走出了不同的价值曲线,李书福一样不能分心。

在宝马宣布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达成电池采购框架协议和入股事宜后,业界分析师认为,恰恰是中美贸易的走向,让德国车企嗅到了机遇。“未来,中德间的汽车合作只会进一步在产业技术、市场均衡上走向纵深。”上述人士认为。

7月9日,中德总理见证涉及华晨宝马、江淮大众、宝马与长城、奔驰与清华、蔚来与博世、宁德时代等在内的多达7项合作项目,而通过此次中德双方签订的7项大单,才更能参透李书福参股戴姆勒的深层含义。

中国鲶鱼看待外国鲶鱼

在李书福的国际化布局紧盯海外时,还得以足够的精力和发展眼光来看待另一条鲶鱼在中国市场搅动的实效。

7月12日,埃隆·马斯克在推特晒出团队在中南海合影照片前,先后受到了上海市市长应勇、北京市长陈吉宁的会见。马斯克推特中透露:“在京行程中,在中南海紫光阁与中国的王副主席进行了深刻有趣的讨论,共话历史、哲学和机遇。”

特斯拉预计,上海超级工厂将需要两年时间建成投产,2—3年时间纯电动汽车整车产量有望达到50万辆,这相当于当前特斯拉年产量的5倍以上,也几乎相当于当前中国造车新势力新建工厂已批复规模的总和。

在特斯拉确定中国建厂的消息刺激下,7月10日-13日A股市场特斯拉概念指数及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其中,特斯拉概念指数累计上涨3.63%,涨幅遥遥领先于同期的沪综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

据外媒预计,在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20万辆之后,美国会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而对于特斯拉来说,20万辆的配额有可能在今年7月用完,成为美国失去联邦政府7500美元电动汽车购置补贴的“第一人”。一旦失去补贴,本就连年陷入亏损的特斯拉将会更加艰难。

而埃隆·马斯克之所以如此积极在中国奔走,甚至连午饭都用中国式煎饼代替,恰恰证明了他足够看重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市场存量,并有足够的意愿和执行力在中国再造特斯拉。

当下的李书福,一定看到了这条外国鲶鱼搅动的市场波纹。特斯拉的到来,势必将抢占中国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但从另一方面看则是机会大于危险。

首先,特斯拉将整车、电池与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为包括吉利在内的车企提供了学习机会,同时,为满足特斯拉的需求,国内零部件企业也会加强质量控制,增加产能,不断提高供货能力,而国内基础配套能力的增加,恰恰也是吉利这样的车企希望看到的局面。

其次,特斯拉未来的国产也正好可以看做是发展新能源车型的试金石,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必须要与特斯拉在技术、产品等诸多层面全面开始赛跑。作为放言“计划到2020年,90%以上的吉利汽车产品都是新能源车”的李书福,正好借特斯拉落地前的2年空窗期,在各个市场重点攻坚并确立吉利在各细分市场的口碑与技术优势。

“昨夜斗北回,今朝岁起东”,2018新年伊始,李书福用这样的开篇词打响了集团2018年的首仗序曲,2018年可见的行情是,在核心技术武装下的领克和吉利品牌,将快速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车型,吉利及沃尔沃的背后,代表着一家年产200万辆汽车集团公司向全球汽车制造业致敬的壮志雄心。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