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方锐 陈锋 北京报道
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诚意药业,603811.SH)的9名董监高,准备在公司上市一年半后,减持期限刚到时,集体大比例减持公司股份。9人的减持时间均落在未来半年时间内,消息一公布公司股价应声重挫。
诚意药业近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有增长,现金流一项更是增长数倍。公司在半年报中也表现出对行业未来前景的看好。但9人自公司上市至今未曾增持过股票,如今全部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减持。
诚意药业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是一项常规公告,因限售期马上到期,公司对可能的减持进行预告。这一公告并不意味着9人一定会在未来半年内减持,甚至很有可能9人都不会进行实际减持。“没有想到市场会对减持信息这么敏感,”她表示。
董监高拟扎堆减持
9月4日,诚意药业发布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一次性公布了合计9名(注:公告中写为8名,有误)董监高拟减持的安排。包括4名董事(其中有1名总经理和1名常务副总经理),1位监事,1位监事会主席,1位财务总监和2名副总经理。他们合计持有占公司总股本13.38%的股份,均来自IPO前。
值得注意的是,9名董监高不仅同时宣布减持计划,其减持时间也高度一致,均集中在9月28日至明年3月间。
受此影响,公司股价9月5日下跌幅度超过7%。
按照公司董监高此前的减持承诺,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另外董监高在锁定期满后6个月内亦不减持公司股票。两条承诺的不减持期限累加为一年半。
诚意药业上市于2017年3月,到今年9月刚满一年半。也就是说,9名董监高在不减持承诺刚一到期,就一起减持。
另外减持计划还规定,董监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的25%。经过《华夏时报》记者统计,9人中有6人顶格减持——此次减持股份数额正好达到25%,2人减持比例达到20%,1人减持比例为10%。
9人拟减持原因都是“个人资金需求”。根据9月7日收盘价计算,9人减持套现金额分别约为240万-1600万元。
考虑到诚意药业刚刚上市一年半,董监高的减持限制期刚过,及时套现获利无可厚非。但一次性出现9名董监高,在相同时段内,大比例减持自家公司股份的情况,并不常见。公司强调,减持计划的实施并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对于上述情况,诚意药业证券事务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次公告是考虑到限售期刚过,9人可能会有减持需求而提前进行的公告,并不意味着9人一定会按照公告进行减持。她解释:“即便减持,也要考虑市场行情。目前的股价行情可能并不适合减持。”
她还称,上述9人减持比例是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推断。“个人资金需求”是一个笼统而通用的减持原因。
医药行业遇困
诚意药业前身是温州市第三制药厂。2001年6月22日,公司改制更名为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2013年5月7日,公司更名为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于2017年3月上市。
按照公司介绍,其主业为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疗效范围涉及关节炎类、利尿类、安神补脑类、抗病毒及抗肿瘤类等,主要产品包括盐酸氨基葡萄糖原料药及制剂、天麻素原料药、利巴韦林制剂及原料药、硫唑嘌呤原料药等。
从诚意药业2018年半年度报告来看,其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有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有大幅度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到上年同期的近7.5倍。但9名董监高在公司上市后都不曾增持过公司股票。
诚意药业董监高此次集体大比例减持,或显示出业内人士的悲观态度。一方面长生生物事件点燃了医药股大跌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目前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以近期出现的事件为例:诚意药业前不久出现在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的一则预警通知中,成为因采购不到原料导致部分药品停产的13家药企之一。
根据诚意药业此前的说法,他们原本并不在辽宁采购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招投标名单上,“最初中标的三家药企因为原料药涨价的原因最终放弃供货,所以当地政府集中采购部门找到我们,希望能帮忙救救急,业务员就答应了。”
公开报道称,当时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一种重要辅料价格暴涨了90多倍,中标价格无法涵盖原料成本。诚意药业方面向有关媒体坦言,给辽宁供的这批注射液药企是亏本的。最终诚意药业没能承受住成本压力,不得不断供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公司方面还表示,全国只有6家企业拥有盐卡原料药的生产许可,却有244个制剂的生产许可,供求数量差距较大。另外,原料药价格低、工艺复杂,也伤害了原料厂家的生产积极性。
诚意药业方面向有关媒体强调,断供获得了辽宁方面的谅解,“没有把诚意列入集中采购黑名单”。
前述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也承认,目前医药业上下游利益和价格关系没有理清,原料药利润较低、工艺复杂,而环保和监管压力越来越大,造成行业上游的原料药企业生产动力不足,影响了下游供应。
公司半年报中也体现了当前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半年报称,2018年上半年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另外,国家加大力度对药品流通环节及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达到降低药品终端销售价格的目的,未来药品价格受压。未来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公司业绩。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