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史凯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通俗的讲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8月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国内经济在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同时仍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对此,业界认为中国经济最值得担心的不是近忧而是远虑。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在9月15日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引发进出口和投资波动等周期性风险本身是可控的,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而中国经济核心问题是,从2010年以来经济的持续减速,下行压力一直很大,反映出长期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难以重新走向自我可持续增长。这种长期乏力在贸易摩擦环境中会进一步放大短期风险因素,成为最大的风险来源。
内生动力不足
《华夏时报》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了解到,8月经济数据反应经济总体稳定,但市场动力不足,长期内生动力不足。
据国家统计局9月14日发布的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于泽表示,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但是,制造业在低水平徘徊。2016年以来,工业增加值更多来自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在国有和民间分化非常厉害,国有企业是工业利润上升的主力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7月份利润累计同比增长28%,国有、外资以外企业利润总额出现很大幅度下降。制造业从2013年以来曾出现过一次断崖式的下跌,下跌之后现在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稳定状态。尽管中国工业增加值整体看还不错,但是真正看家的制造业其实并不怎么样。
在投资方面,数据显示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5158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259954亿元,增长8.7%。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6519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2474万平方米,增长4.0%;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9396亿元,增长14.5%。
于泽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的5.3%主要是受到基建投资的拖累,实际上是依靠房地产,要是没有房地产,不会达到5.3%,所以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
消费方面,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42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与1-7月持平。1-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55195亿元,同比增长28.2%。
于泽认为,今年总体消费增速相对来说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随着居民收入的放缓,随着家庭债务,整体消费升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网售整体增速也在下降。
出口方面,8月进出口总额27097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798亿元,比2017年同期收窄34.2%。于泽认为从出口数据看,主要的风险在于8月份有大量的跨期替代。
中国经济亟待转型
记者了解到,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用担心,是周期性因素,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周期导致中国出口下滑,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调整。
于泽认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是周期性,而是结构性问题,原因在于转型困难,产业结构转型遇到问题。不是说中国的产业发展不好,而是因为有些产业发展的太好以至于没发展,因为转型不了,所以经济出现长期乏力。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低价格弹性的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太好了,这些行业的生产率提升的速度非常快,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乏力。
面对经济长期乏力,于泽认为,中国未来的核心取向应该是更进一步促进传统制造业走向先进制造业,从原来传统的服务业向具有可积累性质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倾向于对上游行业,但其实改革的中心应该逐渐转向消费端或者下游产业。
于泽认为,宏观政策在适度关注短期的同时更要关注结构转型。短期内要切实加大企业减税力度,推进上游国有企业产品适度降价,增加企业流动资金;财政支出更应该关注职工培训和社会安全网建设,减少企业社保缴费;切实加快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加大转型的社会保障力度;适当允许增加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转型期不宜从外部过分收缩信贷条件,强化金融结构内部治理建设;加大跨境资本监管,维护国内各项资产价格稳定。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